#人文游
#摄影
#自助游

【序言】命中注定

“I will take this crazy train, to find the answer in my own way”
“I Put my dream into the kitbag, find the place called freedom”
▲On the Road-丝绒公路
耳边是“丝绒公路”跳动的节奏,眼前是 西北 辽阔而粗犷的土地,疾驰的列车呼啸着边塞的风,明晃晃的太阳勾勒着我的侧影。一个人的旅途,好像最适合这样旁若无人地听着摇滚发着呆。
张掖
那些跟随旋律飞快地向后退散的树丛、房屋,掩映着田野与山河,却遮不住远方的路,那条以“丝绸”之名、走了两千多年的路。
嘉峪关
我很多次幻想过自己只身走在 丝绸之路 上的样子,就像玄奘法师赤足芒履,负笈执杖,伴着大漠的风沙和夕阳,独自西行。
敦煌
可能独行并不是他的本意,但我仍记得《大唐玄奘》里西域少女在沙洲问玄奘的那句:“天竺很远吗?你一个人去吗?”玄奘答道:“一个人。”少女又问:“为何一个人?”玄奘很淡然地看着远方:“命中注定吧。”
月牙泉
不敢与大师的惊世壮举相提并论,但巧合的是,此番踏上丝路的毕业之行,竟冥冥中和他有着几分相似之处。
西安
玄奘当年从长安出发的时候,和现在的我恰好同岁;他临行前,遇到各种阻碍,我也一样,差一点未能成行,好在推迟了一周之后,终究得以上路;他对未知的西域佛国满怀憧憬,一心所向,与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对 河西走廊 以西、邈远而神秘的丝绸古道的热望,如出一辙。
鸣沙山
如果说毕业旅行是一场告别青春的仪式,那么对于一个第二次经历毕业的人来说,真得希望这一次能来得隆重一点,来得更用力一点,也许只有一趟漫长的丝路之旅才是拼合人生版图的最好形状。
这也就是为何这次西行,会走得如此执著,如此义无反顾,好像是有什么旨意在召唤我,亦或是和玄奘法师跨越千年的心有灵犀,让我带着同样炽烈的愿望,背着装满摄影器材和音乐的行囊,笃定地循着他的足迹,一往无前地西出长安,穿越 河西走廊 ,不入 新疆 不向东还。

【第一日】我从东土大唐来 | 西安

- 5月26日 · 晴 -
春末的五月,又一次来到 西安 。
一出机场,就感受到了湛蓝的天空下灼热的气息,扑面而来。真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头,好像前两次造访古都,它也是以这种格外热情的方式欢迎着我。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可惜 咸阳 机场接驳的大巴车就没那么热情了,在我等候了一个小时,等得快怀疑人生的时候,终于姗姗而来,当然,尽管折腾了近三个小时,才最终来到市中心的大雁塔广场,但依然不减我对 丝绸之路首站的期待。
大雁塔北广场
不得不说, 西安 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即使来第三次,也保持着高度的新鲜感,似乎它总有地方你没去过,总有让你吃了还想吃的风味美食,总有某个小伙伴会等着你的到来。
徜徉在满是古典建筑的老城,相看两不厌,或许这就是我和 西安 的不解之缘吧。
大慈恩寺
在 西安 吃的第一顿,是和天气一样热情的晓明同学招待的,两个人点了四样菜—— 宝鸡 擀面皮、秦镇秘制凉皮、老陕凉拌牛肉和肉夹馍, 西安 的特色小吃和 陕西 话一样,骨子里透着实诚,每道菜恨不得都是一份主食,而且量大料足,对于一个战斗力不强的南方人来说,只能恨胃太小了。
大雁塔北广场
吃过饭以后,就直奔今天来 西安 的主要目的地——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拜谒玄奘法师。
大慈恩寺
很多人都知道大雁塔,是玄奘法师亲自督建,用来保存他从天竺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大慈恩寺就是玄奘法师返唐以后,住持译经的庙堂。此外,寺里还建有玄奘三藏院,供奉着大师的顶骨舍利和铜制坐像。
大慈恩寺
其实念初中的时候,就来过大慈恩寺,一晃都研究生毕业了,我觉得我有必要再进去看一次,毕竟那个时候年少无知,逛什么都像逛公园似的,并不能理解其中深意。眼下选择了跟随玄奘的脚步重走 丝绸之路 ,那么亲自到大师的座下,跟他老人家打声招呼,似乎才显得正式,此去西行如若能得到大师的精神加持,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机缘。
大慈恩寺
犹记得当年站在南广场上、玄奘法师的立像前,定格瞬间里的青涩表情……光阴荏苒,十三年后,我又站在同样的位置……那时这地,时间真是一个奇妙的回环。
大慈恩寺
▲2004年8月,我第一次来到 西安
大慈恩寺
▲十三年后的我
我长大了,广场上的草木也更茂密了,然而丝毫未变的是屹立千年的浮屠和玄奘法师炯然如炬的目光。
玄奘法师铜像
我又来了,大师,还记得晚生吗?
满怀敬意,跨入大慈恩寺的山门,远远就能望见大雄宝殿身后,巍然矗立的大雁塔。
大慈恩寺
▲强迫症患者应该能看出大雁塔有点倾斜,据说西安市政府正在设法“扶正”塔身
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曾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佛寺,而现存寺院面积仅是当时的一个西塔院,其余已荡然无存
大雁塔
这座大唐帝国的摩天大厦,高达60多米,相当于现在二十几层的高楼。举目仰视,蔚为壮观。
大雁塔
▲大雁塔建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经历过四次改建和大修
大雁塔
▲大雁塔二层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鎏金铜像,为明代文物,被视为“定塔之宝”
大雁塔
▲摆在三层塔室中心处的舍利塔,里面保藏有珍贵的佛祖舍利子
大雁塔
▲四层塔室里展示的“贝叶经”(置于玻璃管内),玄奘从天竺取回的经书,正是写在这种叫做“贝多罗”的树叶之上,由于当时的 印度 纸张稀缺,因此经卷以叶代之
拾级而上,登临大雁塔顶,站在窗口,俯瞰历经千年风霜洗礼的古都,绿树丛荫掩映着层叠参差的飞檐翘角,远方低垂的流云笼罩在笔挺的钢筋水泥的楼宇之上,古今交辉,蓦然升起一股世事如棋、沧桑变幻的唏嘘感。
大慈恩寺
曾经吹拂过大师袖口的风,如今又吹起了我的衣角。
大慈恩寺
我顺着风的方向,踏入三藏院,走到大遍觉堂的中央,双手合十,向玄奘法师的坐像致意。
大慈恩寺
▲玄奘三藏院,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
大慈恩寺
▲大遍觉堂(重音不要读错,前三个字连读),“大遍觉”是玄奘的谥号,意思是“完全觉悟者”
凝望着法相庄严的大师,脑海里闪现过《大唐玄奘》里几个最让我动容的画面。
玄奘杖策孤征,晕厥在莫贺延碛的沙漠里,命悬一线,是识途的老马驮着他找到野马泉,见到久违的水源地,玄奘激动地整个人大字型地躺入清冽的水泊中……
▲野马泉 via 电影《大唐玄奘》截图
当他寄居西域大国高昌,被高昌王威逼利诱阻挠西行,不得已绝食数日,瘦弱的玄奘奄奄一息,但决心不改,迫使高昌王收回成命,如释重负的玄奘缓缓睁开疲惫的眼睛,神色无怨而又坚毅……
▲高昌 via 电影《大唐玄奘》截图
最震撼人心的时刻,是玄奘终于抵达天竺佛国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赤脚走过铺满花瓣的石阶,双膝跪拜在白须飘然的大长老足下,大长老戒贤法师深情地望着这个来自遥远东土的僧人,用梵语叹道:“我活这么长时间都是在等你啊”……
▲那烂陀寺 via 电影《大唐玄奘》截图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历经千难万险、生死都能置之度外,最终一偿夙愿的豪情,且抛开高僧大德的光环,仅是作为一名旅行者,玄奘也给我带来太多的感动与鼓舞。
大雁塔
我瞻视着玄奘紫铜铸造的脸庞,心里默默地叨念:“大师,我的西行之旅要开始了。”
于是在大师的瞩目下,我辞别了大雁塔,前往古城西郊, 开远 门外。
这里曾是唐朝首都长安城向 西北 的门户,物换星移,现在是一个地铁站,站外大马路上的绿化带之中耸立着一座花岗岩群雕,刻画的是一支风尘仆仆的丝路“驼队”,其中有鹰鼻鹞眼的波斯人,也有眉清目秀的唐人,他们正一同走出繁华的帝都,朝向黄沙万里的西域。
开远门
千年前,迎来送往各路胡商汉客的 开远 门,正是历史意义上古 丝绸之路 的起点。
开远门
毫无疑问,我也选择这里,作为重走 丝绸之路 的第一站。
开远门
坐在丝路图碑的上方,从墨镜里望向远处西斜的太阳,这个角度正好把雕像的面颊全部点亮。
开远门
他们静静地看着位于最前方的我,好似护送我出城的驼队,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里的某种“仪式”呢。
我想要为这世界做点什么,那么我先得读懂这世界,行走在路上是我阅读的方式,与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也许这就是我的仪式感。
开远门
▲与“古都地导”晓明同学分别在开远门外
耳机里很应景地响起Beyond的歌声:“仍然自由自我,仍然高唱我歌,走遍千里,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美丽的西安,原谅我不能多做停留,我要走了,远方的路漫漫,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我可能今夜就要启程。
西安火车站
谢谢晓明同学送我走到丝路起点,我又将一个人背上行囊出发,好在有音乐陪伴我,那些跳动在苍莽原野上,铿锵的节拍和略显桀骜的字句,是我爱的、新 丝绸之路 上的摇滚。
“ 丝绸之路 九十九道弯,谁人闯过一关又一关。”
“大漠孤烟,一路横穿,踏遍曾经的漫漫雄关。”
▲丝路谣-玄乐队
·············『旅行实用锦囊』············
‖ 行程路线
 [ 西安 ] 大慈恩寺 →大雁塔 → 开远 门/丝路起点
‖ 景点信息
● 大慈恩寺:每日 9:00-17:00 开放,门票 50元/人(学生凭学生证购买30元/人,70岁以上老人免票);
●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登塔需门票 淡季20元/人(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旺季30元/人(3月1日至11月底)
● 开远门/丝路起点:全天开放,免票
·········································

【第二日】两万三千步,走遍凉州城 | 武威

 5月27日 · 晴 -
“火车嘎达 嘎达嘎达的响。”
“我在已经规定好的路上。”
▲火车开往日落-赵照
清早,我坐在车窗前,晨曦肆无忌惮地洒在脸上,照得睁不开眼,但照在身上很暖(车厢冷气开得有点大),看着窗外连绵起伏的金色山峦,听着耳机里吉他的弹唱,感觉像在电影里一样。
列车沿着祁连山系东南的乌鞘岭前行,这是进入河西走廊的入口,也是一段充满隧道的铁路,其中有一截,穿了整整十分钟,恍惚间让我以为坐到去重庆的班列。
讲真,我最讨厌的路段就是隧道,既看不了风景,又没有信号,还有凉飕飕的穿堂风。不过神奇的是,过了 古浪 县以后,居然进入一片平原,而且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此行的第二站——武威,就坐落在这片平坦开阔的、号称河西最大的堆积平原之上,扼守丝绸之路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帝国沟通西域的商埠重镇。
不过貌似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个地方,可能提起它的别名,你就耳熟能详了,古时候,这里被叫做“凉州”。
没错,就是三国时期“凉州锦马超”驻守的凉州城,也是唐朝诗人王翰笔下的小学生都会背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里的那个古凉州。
很可惜时过境迁,昔日的“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繁华都邑早已风光不在,而今很多走 丝绸之路 的旅人也不再选择驻足 武威 一游。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没落,但我是一定要在这里停留一日的,看看这座当年困住玄奘法师一个多月的城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武威火车站
从导航上看, 武威 市区并不大,基本上是在凉州古城的地基上兴建的,于是安顿好行李之后,我决定徒步走完今天要在武威光顾的所有人文景点。
从火车站到 武威 市区,先是穿越了一片待拆迁的旧房改造区,走在这条两边都是夯土墙的街道,仿佛进入了《决战刹马镇》里的 西北 荒村,路上一个人都没遇到,偶尔会听见几声犬吠,感觉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从不远处跑出来一队横刀跃马的悍匪。
武威
武威
脑补完战斗场面以后,走出“荒村”,一路北行,看到凉州南城关的门楼,我知道,这是要进城了。
武威
▲南门楼又名昭武门,始建于隋代,毁于近代战乱,现在看到的门楼为2001年复建
武威
▲复建时顺带修了一座四万平的广场,广场中央摆着一尊大鼎,中轴线的地砖上刻着历代文人写的凉州诗词
武威
▲门洞上方用隶书写着“凉州”城名
武威
▲城楼可以上去,殿内是一个小型的民俗博物馆
武威
▲城门楼背后的牌匾“银 武威 ”,乃民国时期对 武威 的美称
城里是典型的中国式小县城的模样,千篇一律的店铺门脸和略显稀疏的行道树,不过武威这座西北城市还是有点性格的,好几家门店挂着“铜奔马、夜光杯”的灯箱招牌,想必这是别的小城没有的特色。
武威
卖夜光杯好理解,因为那首诗嘛,而这铜奔马是什么呢?
就是传说中的“马踏飞燕”铜奔马,这件我曾在 甘肃 省博一睹风采的国宝级文物,正是在武威的地界上出土的,所以在城里随处可以看到带有铜奔马造型的标志,俨然已成为武威的城市符号。
入南城门向东,大概走个六七百米,就到了 武威 文庙,斜对面就是武威西夏博物馆
武威文庙
话说文庙见多了,西夏的专题博物馆还是头一次遇到,于是决定先进博物馆里看看。
这种地级市的博物馆也不用领票,在门口登个记就可以进去了,里面人非常少,很清静,但是展区布置的一点也不马虎,让人眼前一亮。
武威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有两层,开放的第一层展厅有近一千五百平米,分六个部分完整呈现了西夏时期 武威 的历史风貌。
武威博物馆
不过话说远在 甘肃 的 武威 怎么和西夏扯上关系了,讲道理,虽然我没去过 宁夏 ,但以我浅薄的学识也是知道西夏的势力范围是在 宁夏 的啊。
武威博物馆
▲西夏的前身是在唐末农民起义中崛起的割据势力党项族,原是在陕北陇东一带活动
武威博物馆
▲到北宋时期,党项首领李德明西征凉州,后攻取了整个河西走廊,为西夏建国奠定了基础
武威博物馆
▲西夏立国后改凉州为西凉府,并定为大夏国的辅郡
武威博物馆
▲西夏皇帝世袭表:公元1038年开国,历经十帝,享国189年
所以说不来博物馆不知道,来了就能刷新历史观,要怪还是自己才疏学浅,不知道武威曾经是西夏王国的辅郡(也就是除了国都之外的陪都),西夏历史上的第二 大城 市,也是后期的政治、经济中心。
武威博物馆
▲西夏后期疆域图,与金、南宋呈三国鼎立之势
这一下感觉武威这座西北小城瞬间高大上了,曾几何时也是华夏文明长卷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武威博物馆
▲西夏人极其看重凉州,把凉州建设成天府之国
武威博物馆
▲凉州地区盛产牛羊马匹,畜牧业发达,为西夏赚取大量“外汇”
武威博物馆
▲黑釉剔牡丹纹瓷罐,西夏人很爱这种深色花纹的瓷器
武威博物馆
▲在西夏末期,蒙古军队大举侵袭的时候,西夏皇帝便选择逃往凉州
在这里展示了一块非常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也是镇馆之宝——西夏碑,是目前发现的全国保存最完好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通铭碑,详细记录了西夏人重修凉州护国寺的来龙去脉。
武威博物馆
▲西夏碑,相当于一本汉夏对照字典,对解密西夏历史作用重大
这也是我头一回见到西夏文的实物,犹记得“西夏文”这个词还是小时候看《天龙八部》知道的,当时就觉得这种奇形怪状的文字很特别,今天看到满篇密密麻麻排列的、远看都长得一样的西夏文,顿觉,能把这么多笔顺记住再写出来的西夏人也是蛮神奇的。
武威博物馆
▲这就是西夏碑上拓印下来的文字,汉语意思是:风雨时降,宝谷永成,地境安静,民庶乐安
武威博物馆
▲据说西夏文是仿照汉字创制的,但我一一对应的时候,怎么看怎么不像,一点汉字的影子都没有
武威博物馆
▲西夏文佛经,我要是穿越到西夏国肯定文盲了... ( ̄□ ̄;)
出土这块西夏碑的地方就在博物馆北面不远的大云寺,也是走个六七百米就到了,所以说 武威 的景点就是安排得这么紧凑,真得很适合徒步,走走停停看看。
过去的大云寺可是在 西北 地区赫赫有名的,自唐以来大云寺的香火就源源不断,寺里高僧云集。
武威博物馆
玄奘西行路过凉州时,因未取得朝廷的过关许可,被凉州都督李大亮扣留于此,在这期间,他被大云寺的高僧请去讲经说法,由于玄奘的粉丝太多,一讲就讲了一个多月,后来还是在大云寺住持慧威法师的倾力帮助下才逃出凉州城。
因此,大云寺在玄奘的西行之路也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于是作为大师的铁粉,我自然是要慕名而来的。
当我穿过一排整齐的工地围挡时,一座灰扑扑的寺院出现在我的面前,在纯蓝色的天空映衬下显得格外单薄荒凉,我的内心立刻抛出一个“黑人问号脸”的表情,这货不会就是大云寺吧?
满脸狐疑地走到庙门口,看见掉漆的绿色牌匾上,赫然写着“大云寺”三个大字,斑驳的木门半开着,里面一个游人也没有,在午后烈日的直射下,安静得都快冒烟了。
大云寺铜钟
我端着单反跨过门槛,正要往里进,突然被一个声音叫住,原以为会是“施主,从何处来”之类的问候,没想到是找我收门票的,不过很便宜,五块钱。收门票的大爷人还挺友善,提醒我钟楼也是可以上去的,能够俯瞰凉州城。
大云寺铜钟
这恐怕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包场一个景点吧,空无一人的院落,没有僧侣也没有香火,跟我想象的大云寺香客熙攘的景象,完全不一样。
大云寺铜钟
寺里的佛殿倒是雕梁画栋,但每一间都大门紧闭,除了墙上的字画和墙根边的石碑,好像没有什么可以看的。
大云寺铜钟
逛完一圈,稍感失望地回到正对门口的大殿前,站在屋檐的阴影下歇息片刻。环顾四周,殿门两边的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叫做:“自炼自修,莫到此间非彼岸;即心即佛,须知东土是西天。”
大云寺铜钟
反复咀嚼了这两句话,特别是独自西行于此,颇有感触。莫不是玄奘法师或是佛祖给我的某种启示?
大云寺铜钟
细细想来,倾颓的古庙有倾颓的意境,如若待新庙修好,怕是会归为大同吧。
想到这里,内心忽然就被治愈了。
大云寺铜钟
我登上钟楼,只见顶梁上悬着一口积满灰尘的大钟,用手轻轻敲击几下,俯耳倾听钟体里传出的悠长、浑厚的回响,宛如海潮。
大云寺铜钟
这见证了千百年历史的晨钟暮鼓,彼时化为我指尖的一瞬。
大云寺铜钟
走出大云寺,向西折回老城中央,再行到最北处,那里便是“马踏飞燕”铜奔马出土的地方——雷台汉墓遗址。
雷台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铜奔马的真品已经拿到 甘肃 省博展览去了,所以这里看到的所有铜奔马都是复制品。不过没关系,我就是来看看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是怎么被挖出来的。
雷台
▲中国旅游标志出土地——雷台
雷台
▲入口处的“马踏飞燕”立像
雷台
▲雷台的前身是东晋时期前凉国王张茂所筑的灵钧台
雷台
▲雷台汉墓的墓主人至今没有确认身份,因为出土的铜俑铭文上只写了“守 张掖 长张君”(意思是镇守 张掖 的长官“张君”,“君”是古代尊称),至于是哪位张君就不知道了
整个遗址公园都是围绕铜奔马、铜车马仪仗队来建设的,顺带科普了一下东汉的冶炼技术和文化造诣。
雷台
▲等比放大的铜车马仪仗队,原件就是从汉墓里发掘的,但是个头小得多
雷台
▲这套铜车马共有99件,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摆在队伍最前列的“歪脖子”铜奔马
雷台
▲“歪脖子”铜奔马后来被郭沫若同志看到了,于是他亲自题名,从此有了“马踏飞燕”
雷台
▲雷台观,明清时期建造的道教宫观,用于祭祀雷神,这也是雷台名称的由来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雷台汉文化陈列馆,里面的展品有一小部分是出土原件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1983年,“马踏飞燕”被正式定为中国旅游业的logo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铜车马[东汉]——车轮辐辏如此之细,这么多年都没有折断,冶炼技艺可见一斑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绿釉陶马[东汉]——这马的画风让我莫名想到动画片“大力士海格力斯”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灰陶奔马[魏晋]——最蠢萌的“马踏飞燕”,可能是陶匠把画工的草稿拿来做的吧
为什么“马踏飞燕”的地位被后世拔得这么高,还专门为这件文物做了一个主题公园。说白了,就是惊叹于古人怎么把一匹大马只用一只蹄子就能立在小小的燕雀之上,保持迷之平衡,而且还把静物塑造出了行云流水的动态感,这种技艺和想象力着实令后人叹为观止。
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若是要问我为什么对“马踏飞燕”如此着迷,那大概是源于我的属相吧,哈哈。
参观完雷台就要向南折返了,此番徒步环城之旅的最后一站,我选择了位于老城中央的鸠摩罗什寺。
可能很多人知道金庸笔下的番僧“鸠摩智”,并不认识什么鸠摩罗什,但实际上鸠摩罗什在中西文化交流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甚至是能够和玄奘齐名的佛典翻译家。鸠摩罗什出生在西域的龟兹国,比玄奘早生两百多年,曾为东晋前秦的国师,算是玄奘的老前辈了。
走到鸠摩罗什寺门口,立马感觉到和大云寺的鲜明对比。
鸠摩罗什寺
寺庙临街,琉璃瓦金光灿灿,高耸的山门屋顶,挑出层层斗拱的飞檐,装饰色彩非常艳丽,想必是不久前才补过色。画工精美的横梁下面,朱漆的四根立柱,让整个门头看起来非常气派。
鸠摩罗什寺
一看便知这是一座现代修复过的、仍然供养着僧侣的寺庙。有点意外的是,进去参观是免费的。
鸠摩罗什寺
虽然看到里面的建筑都很新,但不代表这座寺庙很平庸,它还是有拿得出手的东西的,一座始建于东晋的保藏有鸠摩罗什大师舍利子的宝塔——罗什塔,就是镇寺之宝了。
鸠摩罗什寺
这座宝塔不是那种能上人的大型建筑,它是一个只有33米高的小型纪念塔,主要就是安放舍利子并且受人礼拜的。
鸠摩罗什寺
绕过罗什塔再往里走就是鸠摩罗什纪念堂。
鸠摩罗什寺
介绍了大师一生的悟道历程和卓越功绩,原来汉传佛教的主要典籍《金刚经》、《法华经》等等都是出自他的翻译,确实是一个影响力非同小可的高僧。
鸠摩罗什寺
又涨知识了,感觉来武威一趟,不想涨知识都难。
接受了一天的文化熏陶,感觉需要吃点什么消化一下,以弥补胃里的空虚。
直接再往南走七八百米,就是凉州区文化广场,那里有一座地下商场,卖什么吃的都有,我先来一碗卷边的炒酸奶,压压大西北的火气。
武威
▲凉州区文化广场
武威
既然说到吃,那就讲讲 武威 的特色美食吧,虽然大 西北 一线的风味都 大同 小异,但是 武威 的“三套车”还是有点意思的。
“三套车”实际上指的是一份包含三样东西的套餐,分别是饧面(音同“行面”)、腊肉和红枣茯茶。据说“三套车”这霸气的名字和左宗棠去 新疆 平叛路过凉州时,用这份套餐犒劳三军有关。
老王三套车
饧面就是一种手擀汤面,勾有芡汁,分量很足,而且里面本来就有肉片、木耳、青菜丝等不少食材,再加上一碟秘制腊肉,基本上又是吃不完的节奏,不过味 道真 得很赞,感觉可以两个人分一份“三套车”了。
吃完三套车,天都还没有完全黑,而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天边还是晚霞普照。
武威
我知道从现在开始,我将要调整生物钟来适应 西北 地区和中原的时差,因为越往西走,太阳落得越晚,往后去 新疆 晚上到九点半、近十点才日落。
暮色降临,走回南城关,今天正式出发的地方,一天的徒步漫游也将在这里结束,看一眼微信步数已经刷到两万三千步了,暂登今天微信运动的榜首。
正当我志得意满的时候,抬头看一眼,南城关广场,又被震惊到了。
武威
白天来的时候还是空旷无人,这天一黑,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乌央乌央的人群,不留余地的站满了整个广场。不管男女老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块儿,激情洋溢地跳着广场舞。
武威
虽然跳广场舞不稀奇,但是这么多人,在这四万平的广场上,同时跳,还跳着不同的舞曲,竟然还互相不干扰,我还是头一次见。厉害了我的 武威 人民,你们真不辜负你们的城市名字,威武霸气!
由于天黑得晚,回到旅馆也很晚了。
这一天徒步下来,不坐任何交通工具,纯用脚步丈量凉州城,也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实话说,真得挺累的,不过游览的过程中,倒没有很明显的感觉,等坐下来,才发觉小腿已经酸软了。这还不算完,武威 的烈烈阳光还附赠给我两条赤黑的大袖套,整个胳膊晒成了黑白分明的两截,就跟杵酱油里似的,碰一下还火辣辣的疼,看来白天涂了点防晒根本没用,还是现在老老实实抹芦荟胶吧。
不过好在 西北 的白天太阳炎热毒辣,晚上还是凉风习习的,基本上不用开空调,也没有蚊子,暴走一天之后,终于可以躺下来了,听一曲《在路上》,沉沉睡去。
“在路上,和我唱这一首歌。”
“总是梦中麦田,守着每一片金黄。”
▲在路上-麦田守望者
·············『旅行实用锦囊』············
‖ 行程路线
● [ 武威 ] 南城门 → 武威 西夏博物馆 →大云寺 →雷台汉墓 →鸠摩罗什寺
‖ 景点信息
● 南城门:全天开放,免票
● 武威 西夏博物馆:每日 8:00-17:00 开放(周一例行闭馆),免票
● 大云寺:每日 7:00-20:00 开放,门票 5元/人
● 雷台汉墓:每日 8:00-17:30 开放,遗址公园免票,进入汉墓内需门票 45元/人(网上订票40元/人)
● 鸠摩罗什寺:每日 8:00-18:00 开放,免票
‖ 美食推荐
● 凉州三套车:人气较高的餐馆有“老王三套车”,位于 武威 文庙附近,人均14元
·········································

【第三日】日照丹霞红似肉 | 张掖

- 5月28日 · 晴 -
“我喜欢出发和离开,喜欢一生总有新的梦想。”
“无论明天在何方,不管星辰指引什么方向。”
▲和你去流浪-左卡乐队
似乎在火车上听到的每一支民谣摇滚,总是要和“梦想”扯上关系,而这个被歌者唱滥的“梦想”,又总是和“出发”、“离开”等字眼形影不离。
如果把旅行看作是梦想,那其实也只是相对于你眼前被俗务所困的生活而言。《大唐玄奘》里第一烽燧的守将王祥说过:“人活在梦与醒的两个世界,梦是酒,生活是酒糟。”
梦醒了,生活仍要向前。
我不想活在醉人的梦里。但倘若梦是人生的一部分,那我便愿见梦的世界里,有驰骋的烈马和不灭的篝火。
梦醒时分,继续西行,下一站, 张掖 。
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的 张掖 ,貌似比 武威 的名气大很多,因为这里有闻名遐迩的 张掖 丹霞地貌,就是所谓的大自然的“五花肉”,色彩斑斓的沟壑山丘。印象中,张艺谋的西部荒诞大戏《三枪拍案惊奇》第一次让 张掖 因丹霞的壮丽声名鹊起,而玄奘西行也曾经过此地,在唐朝时这里叫做甘州。
昨日在凉州饱览了塞上的人文情怀,那么今天就要来甘州一睹西北山川的鬼斧神工。
从 武威 坐了近三个小时的火车,到达张掖站,站前摆了一个巨大的墨绿色的祁连玉,这意味着我已经来到了此程离祁连山最近的地方。
张掖火车站
出站直奔市区的旅馆,这家叫做“丝路行者”的青旅,名字跟我的旅行主题这么搭,莫名感觉有故事要发生。
张掖
▲张掖丝路行者青年旅舍
果不其然,我在这里遇到了此去西行的第一波重要的小伙伴,首先结识的是我的室友阿泽,一个在 东北 念书的 湖北 人,简直是他乡遇故知。午后组了一队去看丹霞的妹纸,从 西安 来的李思和欢姐,以及 广州 来的 梭罗 和嘉雯,选择来 西北 旅行的姑娘,想必都不是等闲之辈,一路同行倍感磁场相投,于是很快结下了一见如故般的“革命情谊”。
张掖
我们一行人从青旅包车出发,前往市区西郊五十公里外的 张掖 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分成两大主要景区“冰沟丹霞”和“七彩丹霞”,但两个地方并不挨着,前后相隔12公里,司机先把我们带到最远的冰沟丹霞,之后再转去七彩丹霞。 
去丹霞的路上,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荒芜,反倒是满眼的茂密树林和绿油油的田野,恍惚间以为行驶在江汉平原的某段省道上,而远处时隐时现的藏青色的 祁连山 脉则又暴露了 张掖 的本色。
张掖
老实讲, 张掖 的这种“塞外 江南 ”的反差萌,在 西北 地区真得很少见。司机大哥告诉我, 张掖 的自然环境在 甘肃 确实是首屈一指的,因为它的境内有 中国 第二大内陆河 黑河 流经,滋润着 祁连山 北麓的开阔谷地,水土丰饶,是 甘肃 省的粮仓,自古就有“不望 祁连山 顶雪,错将甘州当 江南 ”的美誉。
这句诗评之前在火车进入 张掖 站的时候,我就在广播里听到过,以为只是教科书似的解说词,不过现在我是信了。
下午两点多太阳正当头的时候,我们来了到冰沟丹霞景区门口。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突然走入这丘陵环绕的地质公园之中,眼前只见连绵的覆满矮草的土黄色岩体,我是有点没有准备的,实际上来之前并不知道冰沟丹霞,脑子里全部是绚丽夺目的七彩丹霞的景象,而看到这一排排略显贫瘠的山峦,我和我的小伙伴都一脸错愕。
这就是传说中的丹霞吗?
说好的五颜六色呢?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怎么感觉跟参观地上版的溶洞似的,远望层峦叠嶂的大片丘陵,竟然兀自拔起一幢幢宫殿立柱式的岩壁,很像一座建在山岗上的古代要塞,然而这就是浑然天成的,与人类毫无瓜葛。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这片山地景区叫做大西天,设有供游人步行的巡游栈道,和爬山不一样,丘陵上的路阶并不陡峭,一眼就能望到山顶,很好爬。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于是我们就沿着栈道一直爬到丘陵的最高处,向四周俯瞰整座大西天的绵延峰岳,犹如一张巨型的战地沙盘。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这种景象由近及远地扫视,接天的重重山脉,梯次升高,一簇簇孤峰突起的蘑菇岩,又巧妙地加强了节奏感,使画面富有变化。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近观清新,远眺朦胧,景深纵长,特别像国画里的散点透视的山水,不管看向哪一处,都能组合出一幅别致的图景。而当你穷尽目光之所及,望见天幕最远处隐约的白雪皑皑的 祁连山 时,不禁又心潮澎湃了。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看到这么壮观的冰沟丹霞,才明白这里与电影里常见的七彩丹霞完全不同,它是以雄奇瑰丽的地形著称。也就说前者是形状奇葩,后者是颜色惊艳,两者都是丹霞地貌的组成部分。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调整过来心态之后,从大西天转战到小西天,感觉大家伙就都玩嗨了。小西天的山壁不像大西天的单体规模巨大(大西天的一般都叫 “极乐宫”、“琉璃宫”、“卢浮魅影”之类),它这里好多都以动物命名,诸如“神驼迎宾”、“楼兰商驼”、“金蝉拜佛”这类小巧精致的象形 石柱 。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于是小伙伴们纷纷脑洞大开,根本不看导览牌,按照自己的想象给见到的石头们重新冠名——“ 皮卡丘”、“忍者神龟”、“奥特曼与小怪兽”一通联想加强行解释,讲得过路的小孩儿都不跟着妈妈走,偏跟着我们一溜小跑……真得是没谁了,这景区是不是得雇我们当特约导游?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张掖冰沟丹霞景区
逛完冰沟丹霞,接下来盼望已久的七彩丹霞就该粉墨登场了。
司机师傅如约下午五点左右来接我们赶去七彩丹霞。没错,五点以后,还能去下一个景区参观,在 西北 ,景区都有晚上八九点才关门的,就是这么任性。
大约半个小的车程就抵达了七彩丹霞的游客服务中心。
七彩丹霞
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要比冰沟丹霞的要高大上一些,进去会先看一个微缩的七彩丹霞的地形沙盘,大概了解一下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和环游线路。
七彩丹霞
景区总共围了五百多平方公里,设有五个观景点,一会儿坐大巴车会依次途经,游客下车以后自由参观,看完以后再去乘车点等下一辆过路的汽车,有点像公交环线的性质,所以不用担心司机催着你上车。
大巴车把我们带到第一个观景点,一下车,就看到了赤红的峰峦,如同烤得喷香的红薯。
七彩丹霞
山腰下部像围上了五彩裙,黄色、橘色、青灰、黛绿、深红、浅红,还有各种我无法形容的暖色,画出一道道瑰丽的色带,犹如小时候吃的蒙牛三色雪糕,45度斜角整整齐齐地涂抹在这只熟透的红薯身上。
七彩丹霞
真得看得人垂涎三尺,而这仅仅只是七彩丹霞奉上的一道开胃小菜,后面几个观景点,尤其是四号和五号,那简直就是大自然精心烹调的一顿饕餮大餐。
七彩丹霞
七彩丹霞
整个丹霞地形区广阔辽远,因为山系褶皱和流水切割运动而隆起的无数彩色山丘,层理交错,连绵起伏,时而挑出尖锐的峰线,时而鼓起饱满的地堡,有如顺势奔涌的万顷波浪,也有似横亘其间的雕花屏障。
七彩丹霞
七彩丹霞
七彩丹霞
最令人拍手称奇的是,勾勒在绵亘山体上的白色和青绿色纹路,像极了生的五花肉片和烤出焦边的培根肉。
七彩丹霞
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舌尖上的 中国 》第一季里那张封面图片,惟妙惟肖的五花肉山,不就说的是咱大 张掖 的七彩丹霞吗?
七彩丹霞
七彩丹霞
与其把这五彩斑斓的梦幻山色比作是上帝打翻了调色盘,不经意间泼洒在这苍茫的 河西走廊 ,更不如说是上帝正和三五天使一起吃着火锅涮着羊肉,失手弄撒了一碟肥羊卷,刚好掉在了 张掖 的丝绸古道上。
七彩丹霞
七彩丹霞
不然我们人类哪有此幸品味到如此震撼心灵的自然盛宴,漫步在这样油画般的风景中,每一帧入眼的壮丽,都是再好的相机都无法完全描摹的,我们一行人也如痴如醉地拜倒在神奇的大自然的脚下。
七彩丹霞
也许唯有凹一个饱含深情的合影造型,才能表达我们对丹霞秀色可餐的迷恋。
七彩丹霞
晚上八点半, 西北 的天空才暮色四合,眼睛看饱的我们,肚子也看饿了。
回到市区, 广州 的姑娘们先回青旅了,剩下我、阿泽、李思和欢姐,一起在 张掖 大街上觅食。我们找了一家据说做羊排很地道的馆子——鹏馨羊羔肉,好好吃了一顿,烤羊排香酥可口,黄焖羊羔肉烧得也很入味,还有可以无限续杯的红枣茶,大家伙心满意足地解决了晚餐。
靖远特色鹏馨羊羔肉
靖远特色鹏馨羊羔肉
吃完饭返回的路上,我们买了一个砂锅大的西瓜,用刀切成四份,然后还一人买了一把勺子……大家都懂的,夏天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吹着空调看着电视拿着勺子舀着西瓜吃,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张掖
没想到,今年夏天这第一件快事,是在 张掖 和这帮萍水相逢的小伙伴一起完成的,真得别有一番滋味,我们笑谈着要把这只勺子作为信物,待到下次见面的时候拿出来,再次结合成 西北 浪客四人组,哈哈。
聊天到很晚,大家各自回房休息,我和阿泽还说笑着洗了一通衣服。不得不说,在青旅过夜最有感触的就是,和陌生人成为朝夕相处的朋友,在陌生的床上找到家的感觉。
“晚安,愿长夜无梦,在所有夜晚安眠。” 
“晚安,愿路途遥远,都有人陪伴身边。”
▲晚安-丢火车
·············『旅行实用锦囊』············
‖ 行程路线
● [ 张掖 ] 冰沟丹霞 →七彩丹
‖ 景点信息
● 冰沟丹霞:旺季(5月1日至10月10日)6:00-20:00 开放(19:00 截止售票),淡季(10月11日至次年4月30日)7:00-19:00 开放(18:00 截止售票),门票 40元(学生证半价);观光车服务 20元/人,景区很大,建议乘坐观光车,不然从大门口到观景台要走很久;游玩参考用时2-3小时
● 七彩丹霞:夏季 7:00-18:00 开放,冬季 7:30-17:00 开放,门票 54元/人,观光车服务 20元/人,在网上购买套票 72元/人,不过很奇怪网上的订票二维码在游客中心识别不出来,折腾半天才弄好,所以网购需谨慎;游玩参考用时3-4小时
‖ 餐馆推荐
● 靖远 特色鹏馨羊羔肉 | 大众点评4星,蚂蜂窝4.5分
↗地址: 张掖 市甘州区 新建 街 张掖 二 中南 门什字拐角
↗电话: 0936-8880333 / 18093661888
↗必尝:手抓羊肉、烤羊排、黄焖羊羔肉、牛奶鸡蛋醪糟
↗人均:82元
·········································

【第四日-甲卷】到马蹄寺充值信仰 | 张掖

- 5月29日·晴 -
结结实实睡了一晚,早上不用赶火车,酸爽。
今天要去的地方是昨天四人组商量好的马蹄寺和大佛寺,开启 张掖 人文景观一日游(由于 广州 的姑娘们今天离开,因此没有再与我们同行)。
马蹄寺位于 张掖 市区的正南方向,相隔65公里,就坐落在 祁连山 脚下。一路西行,佛寺看了不少,之所以还要跋山涉水前往马蹄寺,就是因为这是一座依山而建、天人合一的藏传佛教寺庙。
司机大哥在路上给我们讲着马蹄寺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匹天马下凡喝水时,在这里的石头上踩了一脚,落下一只蹄印,地上的人为感应此神迹建了一座寺。现在这个留有天马蹄印的石头还放在寺庙的马蹄殿里。
所以,
很神奇吗?
如果这座寺庙里只有一个石头蹄印可以参观,那我觉得现在就可以叫师傅掉头回去了。
然而,司机大哥很自信地打消我们的疑虑,叫我们千万不要小看马蹄寺。
马蹄寺
马蹄寺作为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和塔尔寺一样,拥有广阔的占地面积(比塔尔寺更大,里面还能走私家车),而且它背靠 祁连 ,群山环抱,山下有草原,山上有石窟,草原能跑马,石窟能站人,可以说是融合了自然风光和宗教艺术于一体,是河西地区重要的佛教胜地。
马蹄寺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当我们走到它最大的一片石窟群时,着实为之一震。
刀削一般高耸的崖壁上,从上到下雕凿着五层石窟群落,呈三角形排列,中间两层的佛窟外还建有阁楼,有点像麦积山石窟的“筒子楼”式的修造风格。
马蹄寺
阁楼屋檐下装饰着五颜六色的经幡,两端还撒下经幡组成的风马旗,一直垂到底下的草坡,颇有气势,一看便知这是藏传佛教的法门。
马蹄寺
这座佛窟是马蹄寺最有代表的石窟群,叫做三十三天石窟。这里的三十三天不是“失恋三十三天”里的天数,而是一个佛教用语,指代三十三个天国,意为诸佛所居的天界。
马蹄寺
所以三十三天石窟里“居住”的自然是各种 菩萨 、佛陀,其中有一个叫绿度母的大 菩萨 是三十三天的主佛,她是藏传佛教里观音 菩萨 的化身。
马蹄寺
三十三天石窟可以登上去参观,但是上下只有一条路,而且非常窄,基本上只有一个身位,像地道似的,是几百年前在这里修行的喇嘛,为维护石窟里的佛像而开掘的,所以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后世会冒出这么多游客要来参观。
马蹄寺
于是我们一行人排着长队跟随人流钻到佛窟的步道回廊之中,手脚并用地攀援着几近90度垂直的石梯,感受着洞窟里比外界低好几度的凉爽,以及和返程游客摩肩接踵的“零距离接触”。
马蹄寺
在观摩的二十多个石窟里,大的洞窟佛像基本上都完好存在,有的还绘着绚丽的壁画,而一些小的,尤其是没有阁楼保护的外壁石龛,很 多佛 像都毁坏了,只剩下光秃秃的背影痕迹。
马蹄寺
▲佛窟中间层的阁楼,非常低矮,必须弓腰才能通过
马蹄寺
▲联通窟室之间的门洞,每一个窟室都有一尊佛像,但佛像背后的壁画已经破败不堪了
马蹄寺
为了更好地保护残存的佛迹,佛窟内的塑像、壁画都是明令禁止拍照摄像的,还有专人负责看守,所以我也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照片, 菩萨 们的圣容只能靠大家自行脑补了。
马蹄寺
站在洞口,隔着风马旗向外眺望,可以看到绿意盎然的山林草甸,以及山岗上的白塔
马蹄寺
但是继续往远望,就是被晨雾遮住的 祁连山 系了,想象中能近距离看到的阳光洒在 祁连山 顶雪上的辉煌景象,又没戏了。
马蹄寺
我用单反作望远镜,试图穿透蒙在 祁连山 上的“白纱”,瞥见真身,然而雾气实在太大,只能依稀看见山峰的轮廓,以及覆在山麓上的积雪。虽说糟糕的天气令人有些遗憾,但毕竟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 祁连山 ,内心还是特别振奋的。
马蹄寺
在三十三天石窟的隔壁,和石窟凿在一面墙上的就是传说中的马蹄殿。
进去看到了天马留下蹄印的石板,比我原本想象得要小很多,我以为天马会踩出一个巨大的脚印,没想到比地上的马蹄印也大不了多少,像一个砚台,被龛放在玻璃罩里。
马蹄寺
离开三十三天石窟的山壁,我们转头去了河谷对面的格萨尔王殿。
马蹄寺
▲格萨尔王殿
本以为会是一座巍峨的宫墙大殿,没想到只是建在草原丘陵上的石窟洞府,里面塑满了随格萨尔王远征的将士的雕像,讲述了藏族人民的传奇英雄格萨尔王率领众部将南征北伐、浴血奋战,统一藏地的故事。
马蹄寺
▲格萨尔王殿
而比格萨尔王的传说更令人瞠目的是《格萨尔王传》这部文学史诗,长达2000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据说一个熟练的藏族说唱艺人把整部史诗全部唱完需要几十天的时间。
马蹄寺
▲格萨尔王殿
之前只知道藏民们有着磕长头朝拜圣地的虔诚,没想到藏族同胞还有如此惊人的传世杰作,并且有着坚持歌唱传奇、使之流传千年至今的执著艺人,真是由衷地佩服这种有信仰的民族。
马蹄寺
▲格萨尔王殿
西行至此,心灵又接受了一次洗礼。
马蹄寺
继续行走千佛洞,参拜佛像,沐浴佛光,感慨着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洞窟在肩扛手挑的时代,被虔诚的僧侣们一点一点开凿出来的艰辛和伟大。
马蹄寺千佛洞
▲千佛洞其实一进景区就可以看见,我们的游览路线是从最远往最近处回溯
马蹄寺千佛洞
▲千佛洞始建于东晋北凉时期,元代建成藏传佛教寺院,现在则改回汉传佛寺
马蹄寺千佛洞
▲整个建筑群依山壁而建,凿有多个悬空的佛窟,外筑殿阁,如简约版的三十三天石窟
上次这般强烈地感受到信仰的存在,还是在 拉萨 的大昭寺广场,现在马蹄寺又为我充值了。
马蹄寺千佛洞
说实在的,我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这种信仰不是入教,也不是戒欲,而是让自己的内心能在面对疾风骤雨时保持淡定,在无人约束、独处的时候保持自律。
这让我想起《大唐玄奘》里,边关守将王祥说玄奘“一个持戒的人像是很幸福的样子,但不自在。”玄奘却表示“更自在些”,王祥便追问:“为什么?”,玄奘则 平和 地反问:“知道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岂不省心?”
不知道王祥听到这句话会作何感想,但大师所解释的“自在感”,确是深入我心,这也是为何我要循着玄奘的足迹重走 丝绸之路 的缘故。有些真理,恐怕只有感同身受的时候,才能醍醐灌顶吧。

【第四日-乙卷】过最张掖的端午 | 张掖

从马蹄寺归来,已是午后。因为明天就是端午节了,青旅的老板娘为我们准备了一些 西北 过节的特有糕点——甑糕(第一个字还不会念,李思告诉我这个在 西安 读做“镜糕”),深居内陆的 西北 人,跟鱼米之乡的南方不同,他们过端午节一般不吃粽子,就吃这种糕点。对于我这个 湖北 人而言,甑糕还真是头一次见到。
张掖
▲张掖丝路行者青年旅舍
甑糕是用糯米、红枣和红豆和在一起蒸熟,装在一个搪瓷盆里,看着一般,闻着还挺香的。
老板娘给我们每个人盛了一碗,撒上白糖,吃起来很像粽子的味道,口感软糯清甜,可不就是没裹箬叶的粽子嘛。
张掖
▲张掖丝路行者青年旅舍
本来打算回旅舍休整一下就出去吃饭的,结果我们几个都被老板娘的甑糕喂饱了,想想还是挺温馨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没想到还能品尝到佳节的美味小吃,还能有三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度过,此等小确幸,夫复何求?
张掖
▲张掖丝路行者青年旅舍
下午太阳正好,我们四人组又到寺庙洗涤灵魂去了。
张掖
▲寺庙外墙的“取经图”壁画
真得不是我想把一个丝路之旅“升华”成一个“充值信仰”之旅,而是一路西行过来,凡是有点看头的、且在市内的景点,就是佛寺了。
恰好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大佛寺,就在离旅舍不远的地方,跨两条街就到了。
大佛寺
张掖 大佛寺最出名的就是它的镇寺之宝——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身长34.5米,据说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站八个人,可见其塑像之巨大。
大佛寺
与其他佛寺金碧辉煌的大殿比起来,大佛寺的大殿显得别具一格的古旧。二层重檐的瓦顶、镂空的栏杆、平直的横梁立柱,全部褪去了色彩,被岁月灼蚀得有些惨淡,远远看去活像一座刚从泥潭里打捞出来的沉船。
大佛寺
不过,这倒让我莫名相信它是从明朝一直传下来,没有被后人动过手脚的。
大佛寺
往往这种其貌不扬、甚至有些鄙陋的事物,里面反而别有洞天。著名的大卧佛就安然地躺在里面,整个塑像一眼望不到边,通体金装彩绘,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佛祖涅槃之时,平静祥和的神采。
大佛寺
之前在 重庆 游历 大足 石刻的时候,就见识过卧佛之宏大壮丽,那座是镶嵌在石壁上的户外塑像,而今天在 张掖 大佛寺看到的这尊木胎泥塑的大佛,从数据上来说要比前者还要大,而且是放在闹市的寺庙之中,历经几百年的各种浩劫保存至今,风韵犹在,实属罕见。
为大佛殿经上三炷高香,聊表敬意。
大佛寺
走出大佛寺又到了饭点。中午吃的甑糕早已消耗殆尽,我们打算把 张掖 的最后一顿晚饭,交给甘州名吃。
张掖
▲甘州名吃
第一天刚到 张掖 、中午出门觅食的时候,曾看到过这家馆子,从外观看就觉得蛮走心,但远远一望是坐下来吃炒菜的那种,不适合一个人就没进去,这次集合了这么多小伙伴,果断可以拔草了。
张掖
▲甘州名吃
店里的装修风格很像“ 南京 大牌档”,挂满灯笼,古色古香,全部清漆的实木方桌,带花的瓷碗瓷杯和做旧的铜壶,让整个餐厅氤氲着一种质朴的江湖气。
张掖
▲甘州名吃
我们落座之后,首先点了两道带“甘州”字眼的特色菜——甘州排骨和甘州香辣鱼,虽说是 西北 菜式,但是吃起来很有川菜的口感。
张掖
▲甘州名吃
张掖
▲甘州名吃
然后是张掖著名的拨鱼面做的菜——牛肉拨鱼子,拨鱼子跟鱼肉没有半毛钱关系,主要是因为这种面食长得像小鱼儿,方才得名。这要是放在南方应该能算主食了,有点类似干炒牛河。
▲甘州名吃
这顿西北菜,酥辣鲜香,居然吃出了家乡的味道,再一次应证了张掖“塞上江南”的美誉不是浪得虚名的,尤其是一碗水果醪糟下肚,浓浓的米酒香,幸福感爆表。
张掖
▲甘州名吃
在张掖的第二晚,是我来西北四天最惬意的一晚,像当地人一样吃完饭,看个电影,完了再撸一把烤串,想必这就是对于一个旅者而言,端午节最美好的打开方式了吧。
说到在旅行途中看电影,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要知道电影的魅力是完全不亚于旅行的,而这一回是因为《 加勒比海 盗5》,暌违已久的杰克船长让我和小伙伴们实在不想等到回家再看了,就地一睹为快。
张掖
比看到心仪电影更痛快的是,有一群好朋友陪你做你想做的任何事,说看电影马上就买票,说撸串马上就去找夜市。一路上嘻嘻哈哈,插科打诨,笑得春风满面,而跟他们仅仅才认识30个小时,素昧平生却有如多年至交,这种感觉真得太神奇了,也许前世不舍江湖曾相见,今生有缘丝路再重逢。
张掖
大家把烧烤店老板附送的端午彩绳系在手腕上,举起酒瓶,碰撞出声响,喊着 友谊 万岁,尽管明天就要各奔东西,但短暂的同行留下的难忘回忆,让我们约定下一次还要一起执酒仗剑闯天涯。
张掖
▲万寿街商业步行街
我们将四人组的口头禅“来就来了,那就去吧”写在了青旅的留言墙上,属上名字,成为满墙“文章”的一部分,或许也将变成后来人眼里的别致风景。
张掖
▲张掖丝路行者青年旅舍
行走这么多年,让我渐渐发现,在路上最期待的不是名山大川,也不是朱甍碧瓦,而是遇到有趣的人,和回味无穷的故事。他们虽然路过你的生命又匆匆离去,却留下了玲珑斑斓的痕迹,一笔一划,雕刻出人生成长的年轮。
感恩在 丝绸之路 上邂逅的所有可爱的人们,
感谢在 张掖 一起看电影、撸串的他们,
祝未来旅途顺利。
明天他们就要离去,在人海茫茫。
“幸运的是我,曾陪他们开放。”
▲那些花儿-朴树
·············『旅行实用锦囊』············
‖ 行程路线
● [ 张掖 ] 马蹄寺 →大佛寺
‖ 景点信息
● 马蹄寺:每日 8:00-18:00 开放,门票实行通票制,包含景区大门、三十三天石窟、格萨尔王殿,旺季 73元/人(5月1日至10月7日),淡季 55元/人(10月8日至次年4月30日);也可单买景区大门门票 35元(凭学生证购买 20元/人),其他门票学生证无优惠;另外包车进入景区时,车辆需加收 5元 停车费;游玩参考用时2-3小时
● 大佛寺: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 7:00-19:00 开放,门票 40元/人,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9:00-17:00 开放,门票 20元/人;游玩参考用时1小时
‖ 餐馆推荐
● 甘州名吃 | 大众点评4星
↗地址: 张掖 市甘州区万寿商业街内野孩子王国3楼
↗电话:0936-8293388
↗必尝:甘州排骨、甘州香辣鱼、牛肉拨鱼子、水果醪糟
↗人均:55元
·········································

【第五日-甲卷】雄关漫道真如铁 | 嘉峪关

- 5月30日 · 晴 -
“西去的列车上一片清晰了的荒凉。”
“仿佛听到牧马人的歌唱。”
▲ 西北 -舛乐队
此刻再听到舛乐队的《 西北 》,比任何时候都有感觉,一路上的景象比去 武威 和 张掖 都要荒凉得多,之前还能见到山脚下的绿色田野,现在映入眼帘的基本上只有零星的绿草和一望无垠的荒滩。
果然是一过“塞上 江南 ” 张掖 ,教科书版的 西北 风貌就一展无余,干燥的季候风蒸干了少得可怜的降水,把大地吹成戈壁,把植被吹得稀薄。
嘉峪关
现在,火车已经驶入 河西走廊 的腹地—— 酒泉 盆地,也就是古肃州的地界,“肃州” 酒泉 与“甘州” 张掖 历来都是 陇西 重镇,到元代创立行省制度后,各取两州的首字合为省名,于是便有了今天的“ 甘肃 省”。
而我此行的第三站就是位于 酒泉 市区西侧二十公里处的 嘉峪关 市,没错,就是那座以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为名的省辖市。
嘉峪关火车站
很多人都知道 山海关 是“天下第一关”,因为它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而比前者的头衔还多一个“雄”字的 嘉峪关 则是明长城最西的关口,帝国北拒胡虏的最后一道防线。
始建于明朝初年的 嘉峪关 ,唐朝的玄奘法师肯定是无缘得见的,不过大师西行也曾路过 嘉峪关 北部的 黑山 山脉,据说山里有一块洁白的石头,是他当年遇到暴雨打湿了经书,然后停留于此晒经的地方。
我到 嘉峪关 的这天比大师走运一点,天空晴日朗朗,万里无云,就是晴得有点过了,阳光照得刺眼,头发都晒烫了。
嘉峪关
吸取了之前在 武威 晒伤的教训,我后来到 嘉峪关 景区门口买了一对袖套,这玩意儿还是第一次用,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还挺上镜,真乃防晒、耍帅之不二神器。
嘉峪关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嘉峪关 景区,现在已经建成一个颇具规模的长城主题旅游文化园,占地三万多平米,从大门进去,要绕过一片长得像护城河一样的湖, 嘉峪关 外城的城墙就耸立在湖对岸的丘岗之上。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而湖这边,竖立着 嘉峪关 的建立者、明初大将冯胜的雕像。
嘉峪关城楼
我走到雕像所在的观景台上,目测了一下去外城门的距离,感觉有点远的样子,正巧想起进来的路上看到有租电动车的摊点,小车30块钱一次,不限时间,果断租上一辆,沿着湖边柳道,兜着风唱着小曲就奔向关城啦。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小车马力还挺大,吭哧吭哧地驾着它一转眼就驶到外城垣脚下。
嘉峪关城楼
眼见在荒草蔓生的土坡上探出檐角的东闸门,准备一拧油门长驱直入,结果刚要使上劲,就被赫然出现在路旁的工作人员叫停了,跟我讲里面不让骑机动车。
嘉峪关城楼
什么情况?我花30块钱就骑十分钟,不是说好的不限时间吗?恩,确实不限时间,但没说不限路线啊……敢情就这绕着湖过来的一小截儿啊,我还以为是整座关城里面都可以骑车来逛呢……这爹坑的,还挑不出它啥毛病。
没辙,只能把车就地还了,刚整了个坐骑还没过完瘾就被迫切换回徒步模式,心塞。
嘉峪关城楼
走到东闸门关口,这里是进入 嘉峪关 外城的主要 通道 ,关顶上的阁楼挂着“天下雄关”的牌匾,楼下是三三两两出入城门的游人,人并不多,但很巧的是我遇到了一个操着 东北 口音的小伙——阿杰,他也是一个人来 嘉峪关 ,我俩正好互相帮忙拍张照、打个卡,顺便搭伴同游一程。
嘉峪关城楼
走进外城以后,来到了一段狭长的地带,右手边是外城的北墙,左手边是台地和绿化带。
嘉峪关城楼
从地图上看,这片被分为内外两个部分的关城地区,像一只长柄的勺子,北墙是柄端,四四方方的内城就是“勺子”的口部。
嘉峪关城楼
沿着北墙走就会看到一座土蒙蒙的碑亭,亭子里面立着“天下雄关”铭碑,是清嘉庆年间肃州总兵题写的,笔力雄劲。
嘉峪关城楼
碑亭边上建有一条碑廊,里面摆着明清时期的石碑,以及介绍长城各种著名关隘的图示, 比如 山海关 、居庸关、古北口之类的,还有嘉峪关旧时和现在的对比照片。
嘉峪关城楼
老照片是1908年德国探险家盖尔拍的,而原建筑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毁掉了,若不是有这些珍贵的照片,今人怕是再难重现昔日 嘉峪关 的雄姿。
嘉峪关城楼
从遮阳的碑廊穿过,再往前视野豁然开朗,顺着北墙望去,是巍峨雄壮的 嘉峪关 内城,也就是在各种宣传画和摄影大片上看到的那座遗世独立的大漠孤城。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的城池和我之前爬八达岭长城见到的青灰色的城墙完全不是一个画风,它的主体部分由黄土夯筑而成,垛堞和门洞砌的土砖,除了彩漆的门楼,几乎全身土黄,俨然一副“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沧桑景象。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整个内城开东西两门,门外筑有御敌的瓮城,和 荆州 古城的半圆形瓮城不同, 嘉峪关 的瓮城是规规矩矩的四方形,并且朝南开门,名为“朝宗门”。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进入瓮城向左便可望见内城东门“光化门”的高大门楼,著名的“天下第一雄关”的牌匾便悬于其上。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进入内城就是真正踏入 嘉峪关 的核心地带了,城内地域开阔,建有游击将军府和演武场,各占中轴线步道的一边。
嘉峪关城楼
环顾四周,被高耸的城墙整齐合围,城墙下半部分略显粗糙的墙面高六米,是 嘉峪关 初建时的高度,后世逐渐加高到九米。
嘉峪关城楼
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南北墙中段建有敌楼,城墙上每一个凹凸的垛堞都排列有秩,再加上东西遥相呼应的关门城楼,可谓建筑布局极其精准对称,真是治愈平衡强迫症患者的绝佳景观。
嘉峪关城楼
一进来刚好碰到演武场上正在上演古代士兵军训演练,演员们穿得还是很专业的,除了普通的依仗乐舞表演,还有“金枪锁喉”、“万枪顶身”这种硬气功表演,值得一看,走累了可以在这儿驻足欣赏一会儿。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像这样的仿古表演,嘉峪关每个半天会上演四场,军舞、出关、操练、巡城,每场时间间隔不长,不管你什么时候来的,总能碰上一场。
嘉峪关城楼
演武场对面的游击将军府,是明清时期嘉峪关的守将处理军务的地方,同时作为古代边境要塞,游击将军还负责打理边关商旅、联系西域、安抚少数民族等事务。
嘉峪关
▲游击将军府
古代你想出国旅游或者去境外做生意,必须拿到“路引”(明朝的签证),才能通过 嘉峪关 。所以游击将军府就相当于古代的边防军、边检、海关、出入境管理局、民族事务委员会五合一的多功能组织。
嘉峪关
▲游击将军府
关城的城墙和西安的一样,是可以上去的,从光化门内北侧的马道直达城顶。
嘉峪关城楼
从城楼上扫视内城全景,略微呈现西宽东窄的梯形,每一边城墙约有160米长,围出2.5万平米的矩形内城,差不多有三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嘉峪关城楼
向东可以眺望 嘉峪关 西门“柔远门”以及西瓮城外的关门门楼。 由于西门外面还建有一座 罗城 ,所以比我从东边进来的光化门要多一个门楼。
嘉峪关城楼
所谓罗城,就是外城再向外突出一块三面围墙的矩形城垣,南北两端还加筑了箭楼,相当于给西门又加了一道坚固的防护,所以西门才是 嘉峪关 应敌的正门。
嘉峪关城楼
沿着内城的墙顶走了一圈,经过了堆放兵器的敌楼,向垛口往外望向 嘉峪关 谷地广袤的戈壁草滩,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 嘉峪关 外城延伸出去的北翼长城,绵延数十公里与山外的万里长城相连,组成古代抵御游牧民族南侵的巨型屏障。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
看完嘉峪关这一整套严密的防御体系之后,不禁让人联想起古代边关烽火连天、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每一首边塞诗里状写的“大漠”、“沙场”、“霜天”、“瀚海”等等旷远苍莽的意象,在我登临嘉峪关城楼的时候,变得如此清晰深刻,也许唯有西北边关这样的豪迈景致,才能激发诗人酝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诗情。
嘉峪关城楼
嘉峪关城楼
略有点遗憾的是,回程的时候 嘉峪关 长城博物馆关门了,只看了一眼门口摆着的大将军冯胜和修关工匠易开占的胸像。
嘉峪关
▲长城博物馆
嘉峪关
▲长城博物馆
关于易开占还流传着一个“最后一块砖”的传奇故事。
据说他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换句话说,他就是个谙熟应用数学的高级工程师,但是他的领导是一个非常刁钻严苛的监工,问他 嘉峪关 需要多少块砖,他很自信地回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感觉数据很随意啊),于是工头说要是多一块砖就砍掉你的脑袋。
而在施工过程中,不自信的监工悄悄添了一块砖,结果修完之后刚好多了这块砖,监工立马自信地来找易高工的茬,没想到易高工更自信,说这是神仙放的,叫“定城砖”,拿走城楼就会塌,这话瞬间让监工又不自信了,尽管自己心里有数是怎么回事,但也不好意思再为难他。
从此,易高工和这块砖头成了流传后世的精妙典故。
嘉峪关
▲长城博物馆
所以说,一个人的本事再大,还是不要显得大过你的领导,稍微掩藏一下你的锋芒,因为你的领导不一定会卖神仙的面子啊。 
干了这碗毒鸡汤, 嘉峪关 的游览也全部结束了,告别一路同行的小伙伴阿杰,我回到了就位于景区出口不远处的“阳关故人”青旅,天太热了,暴晒暴走三个小时之后,强烈感觉再不阴凉一下要脱水了。
嘉峪关
▲长城博物馆

【第五日-乙卷】长城尽头的黄昏 | 嘉峪关

接下来想打卡的心愿是拍 嘉峪关 日落,但是青旅老板跟我说由于嘉峪关的朝向,最佳拍摄时间是日出,不过我可能没有时间等到日出了,因为中午和李思、欢姐远程商量了一下明天的计划,决定连夜赶往敦煌,和她们汇合,一道游走敦煌西线的阳关和雅丹(她俩昨天离开张掖绕过嘉峪关直接去的敦煌,今天已经逛完莫高窟了)。所以,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拍一下角度不太好、但仍然可以让嘉峪关和太阳同框的日落吧。
嘉峪关
▲阳关故人青年旅舍
不过问题来了,哪里才是拍嘉峪关日落的最佳位置呢?
首先,肯定是要把相机架在东边,才能冲着西边的夕阳拍;再就是地势一定要高于嘉峪关,而且还不能离得太近,否则会影响构图;最关键的是云层不能太厚,万一把落日遮住了就什么都白费了。左思右想,东查西问,一波强势的分析之后,我决定还是找一个当地的老司机带我直接“飞”到最佳地点,不然折腾半天,只怕是时间也耽误了位置还不理想。
嘉峪关
▲阳关故人青年旅舍
旅馆外不远处停着两三辆趴活儿的的士,烈日炎炎,师傅们在路边的树荫下乘凉。见我走过来一副要打车的样子,就开始自告奋勇地向我推荐景点线路。
得知我想找一个拍关城日落的地方,其中有一位师傅立马跟我聊起上次他带一帮外国游客去找观景点的经历,我只问了一句:“能等我到太阳完全落下再带我回来吗,我要拍一段延时摄影”,师傅很痛快地说:“等你到天黑!”
于是谈好了价格,上了的士,一路奔向 嘉峪关 东郊。
嘉峪关
师傅很有经验,轻车熟路,也知道预留多长时间到目的地,所以沿途还带我去了一下距离 嘉峪关 关城约7公里的石关峡悬壁长城
悬臂长城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一段长城筑于呈45度斜面的山脊,远看好似与地面垂直,倒挂在山壁之上,因而得名“悬壁长城”。
悬壁长城
这片被长城连缀起来的绵延群峰就是 嘉峪关 城北的 黑山 ,玄奘当年取经还朝便途经于此。被云霭掩映的夕阳,把沿着山脊修筑的长城照出了龙走蛇游的剪影,左盘右蹙地穿行在石关峡口的陡崖峭壁之间。
悬壁长城
在这荒凉的嘉峪关市郊,没有什么特别的物产,见到最多的就是长城,跟海边捡到一块儿贝壳一样容易。
悬壁长城
悬壁长城
的士师傅带着我从北绕到东,很多时候长城就在道路边缘,时断时续,没有凹凸的垛堞,但能清楚地看到突出的梯形台墩。
嘉峪关
市郊阒无一楼的戈壁滩非常空旷,可以从好几个角度看到不一样的嘉峪关关城,慢慢随着太阳的西斜和的士的东行,终于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开到了传说中的最佳拍摄点。
嘉峪关
嘉峪关
我扛着脚架爬到公路东缘的山丘上,向西远眺, 嘉峪关 关城那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的 高台 楼阁,相互错落,整齐一线地屹立在夯土层的台地上,在寂寥的旷野中显得格外庄重深邃。
嘉峪关
远处山峦的上空,便是和天幕融为一体的白色 日光 ,稍显厚重的云彩被风吹得如同奔跑的羊群。
嘉峪关
没错,我要的就是这个角度, 嘉峪关 和夕阳同框,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感跃入眼帘。只是云层有越堆越厚的趋势,想用单反拍出华丽的日落大片是不可能了,索性直接上延时摄影,把长城尽头、波诡云谲的黄昏收入囊中。
嘉峪关
从晚上8点钟开始架机器,一直拍到9点太阳完全落下,整整在山头蹲守了一个小时。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8点半的时候,太阳竟意外地露面了,于是机器忠实地拍下了激动人心的时刻。
那一瞬间,夕阳突然刺破苍穹,迸射出一道红光,从漫卷残云的天幕中奋力挣脱出来,仿佛破了壳的鸡蛋,坠入层层过滤的流云,把周遭染成一片金黄之后,沉没于天地的尽头。
嘉峪关
嘉峪关
望着晚霞抹出悠远的紫罗兰色,眼前恍如浮现出一路追寻西域驼队和玄奘法师的足迹,追寻到白昼的尽头,追寻到长城的尽头,追寻我的热爱到尽头。当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人生清单被一个接一个地勾划掉了之后,内心被一种隐隐的成就感充盈,但我知道,前路且长,追寻毕生梦想的路还远远没有到尽头。
“多少次我看到路的尽头”
“我想在让我最心动的幻想,心动的歌声中离开”
▲路的尽头-许巍
·············『旅行实用锦囊』············
‖ 行程路线
● [ 嘉峪关 ] 嘉峪关 关城 →悬壁长城
‖ 景点信息
● 嘉峪关 关城:旺季(5月1日-10月31日)8:30-20:00 开放,门票 120元/人,淡季(11月1日-4月30日)8:30-18:00 开放,门票 100元/人,学生证享受半价优惠;门票为联票制且只可购买联票,除关城外,还包含长城博物馆、长城第一墩和悬臂长城;游玩参考用时2-3小时
● 悬壁长城:包含在 嘉峪关 关城景区联票之内,详见上文;游玩参考用时1小时
·········································

【第六日-甲卷】西出阳关无故人 | 敦煌

- 5月31日 · 晴 -
“这是什么地方依然如此的荒凉。”
“那无尽的旅程如此漫长。”
▲故乡-许巍
当我醒来,已在隆隆疾驰的列车上,窗外是和夕阳一样绚烂了地平线的朝霞,现在是西北清晨的6点,我不知道车开到哪里了,但贫瘠的大地和干燥的荒草丛悄悄向我剧透,离沙州敦煌不远了。
敦煌
从嘉峪关到敦煌有两三班Y字头的旅游专列,行程需要4个多小时,而且基本上都是凌晨出发早上到。
敦煌
从嘉峪关到敦煌有两三班Y字头的旅游专列,行程需要4个多小时,而且基本上都是凌晨出发早上到。
嘉峪关火车站
估计没谁会像我这样星夜兼程的赶路,所以上了装饰的很旅游风的敦煌号专列,发现整个卧铺间就只有我一个人,于是锁上门,拉上窗帘,倒头睡到自然醒。
敦煌
敦煌
终于要与敦煌相见了,心潮再度澎湃,这是此次西行的重头戏之一。
所谓“敦”,大也,“煌”,盛也,盛大的敦煌城,毋需我多言,小时候学习历史和地理就已经如雷贯耳。它是莫高窟里沉睡千年的飞天壁画,它是鸣沙山上闲庭信步的悠悠驼队;它是月牙泉的清冽,是玉门 关的烽烟,是生活在中原的人们对西域大漠所有的雄奇幻想。
敦煌火车站
而现在,我来了,站在敦煌火车站高大的站楼前,感受一个丝路旅游名城的惯有热情。
敦煌火车站
站前广场上围满了推荐住宿和包车游玩的掮客,然而已经和小伙伴约好的我,头也不回地直奔敦煌国际青旅,准备接头。
敦煌
今天的主线任务是寻找失落的边关,与李思她们组队走敦煌西线,从阳关到玉门关,再到传说中的雅丹魔鬼城,景点不算多,但是位置比较散,分布在广袤的库[url appUrl= mUrl= pcUrl=https://www.tuniu.com/g1446/guide-0-0/]木塔格沙漠[/url]东缘,需要包车往返一整天。
敦煌
分开了一天,与小伙伴们再度重逢也是挺让人兴奋的事情,可是好事多磨,接头的过程并不顺利,先是被“同名”的旅馆搞错了地点,后来又被不知道是迷糊还是有意绕我路的的士师傅带着我 满城 转,费了半天劲终于在一个早点店与大部队汇合了。
敦煌
李思和欢姐已经叫好了车,并且带了一个隐藏人物——小疯,一个从 深圳 过来的湖南妹纸,独自一人西北漫行到了 敦煌 ,现在正式加入我们的大漠探险旅程。
简单地吃过早餐,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杀向阳关。
敦煌
阳关之名,源于它的地理位置。古代讲究风水朝向,以“ 山南 水北”为阳,当时阳关的南面有独立的水源,北面有玉门关和北山,正好符合“阳”的标准,故而得名。
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的阳关,其出名程度和 玉门 关绝对是不相上下的,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千古绝唱。自汉至唐,阳关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沟通西域与中原,所以也是文人骚客吟咏的最多的边关之一。当年玄奘法师取经东还,便是从阳关返回的大唐。
阳关
可惜隋唐以后,阳关的战略地位逐渐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凋零在戈壁荒野之中。如今的阳关,只剩下考古学家发掘的几块关城垒石和风化殆尽的烽燧作为后人凭吊的遗迹。
阳关
▲进入景区后最先看到的一处砖土残垣,目测是今人所造的仿古景观
阳关
▲小疯同学的潇洒转身
阳关
▲大圣归来,看到我的金箍棒了么
整个阳关景区还算比较大,有不少仿古建筑和文物展馆,不过里面的文物倒没有很惊艳,主要是些陶制的瓶瓶罐罐、品相一般的青铜兵器,其余的则是关于阳关、丝绸古道的图片、文字资料。
阳关
▲阳关景区导游图,图上的古墓群和烽燧遗址散落一地
阳关
▲阳关博物馆,景区的主体建筑,占地10万平米
阳关
▲博物馆广场上的张骞骑马像
阳关
▲这座博物馆据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景点式遗址博物馆,也就是说把博物馆建成了阳关关城
阳关
▲博物馆室内装修运用了汉唐建筑和丝绸之路的元素
阳关
▲仿汉代的石筑碑亭,后面是复建的阳关都尉府,即阳关地区最高长官的办公室
阳关
▲挂在都尉府门楣上的牌匾“威震西域”
阳关
▲都尉府内部的复原场景,阳关都尉就在这里料理军政事务
阳关
▲博物馆的城楼可以从墙沿的步道走上去,登顶能俯瞰全城
向西走到关城的最后一道关卡,门楼上书着汉隶“阳关”,里面有一个古装的士兵把守,我在都尉府里“请”了一册通关文牒,然后在这里盖章“放行”。
阳关
▲阳关西门,两旁的城墙有一种刚地震过的感觉
阳关
▲都尉府里的师爷给我亲笔写的通关文牒,新盖的鲜红印章还未干透
阳关
▲士兵把通关文牒交还于我,我现在可以“凭证出关”了
出了关城,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巨大的石雕人像,穿着唐朝的服饰,面朝关卡,举手执杯做不舍状,应该是想展现古人出关“依依东望”的情景。
阳关
阳关
继续往西走就是一片大漠戈壁了,戈壁滩上设有简易的营寨,游客可以选择自费骑骑骆驼,坐坐马车。另外,从这里可以乘坐游览电瓶车,前往戈壁深处的墩墩山烽燧遗址,那里才是阳关的“真身”。
阳关
▲空无一人的戈壁营寨,天太热了,只有骆驼还能顶着烈日悠闲踱步
阳关
▲坐电瓶车大概五分钟就到遗址了
墩墩山高地上残存的烽燧台墩为汉代所建,是整个景区的制高点,被称为“阳关耳目”。作为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凭证,后人在烽燧周遭镌刻了诗碑。
阳关
▲墩墩山所在的荒漠被称为“古董滩”,据说沙土里埋有大量的汉代文物,随手可以捡到(估计就算真有这事儿,到现在也都被捡完了吧……)
阳关
▲这首《凉州词》应该是现代人刻写的,痕迹很新
阳关
▲在墩墩山回望阳关关城,会看到远处又是一片无垠的沙漠
从烽燧尽头的碑文长廊,可以望见一块写有“阳关故址”的 石柱 ,而 石柱 的背后就是惟余莽莽的黄沙戈壁了。
阳关
其实在古代,这片荒漠上是建有长城的,自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相连长达七十多公里。
阳关
然而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只留下几块磨平棱角的基石,默默地见证着帝国曾经的声威。
阳关
虽然所剩无几的烽燧残破不堪,关城里的土墙楼台都是现代复建,大道两旁荒芜得几乎寸草不生,烈日疯也似地炙烤着大地,但小伙伴们依然自娱自乐、自导自演玩得格外带劲。
阳关
既然是一场致敬名句的情怀之旅,那就索性演绎一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经典画面吧。
阳关
阳关
而当一阵风尘扬起,我伫立在关墙之下,心中蓦地升起大话西游主题曲《一生所爱》的旋律,这场景不由得让人联想起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
在大漠城楼上,夕阳武士和转世紫霞望着熙攘的人群中、齐天大圣远去的背影,相拥而吻。

【第六日-乙卷】玉门关外春风与魔鬼 | 敦煌

在阳关疯玩了一上午,司机有点着急了,打电话Call我们赶快回到大门口,接我们去下一个景点,向北130公里外、穿过玉门关才来抵达的雅丹魔鬼城。司机先带我们去雅丹,再折返回来参观玉门关,这样总的车程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
另外比较奇葩的是,玉门关和雅丹的门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绑定了,因为 玉门 关的收费站正好卡在去雅丹的路上,所以即使你不想看 玉门 关,也得交玉门关的“过路费”,才能继续北上。
从阳关到玉门关再到雅丹的一路上,全部是广袤到有些乏味的戈壁景色,淋漓尽致地为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做“不毛之地”。
敦煌
在车上昏睡了几觉,醒来终于抵达雅丹魔鬼城,这个学名叫做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地方,是一处以参观雅丹地貌为主的纯自然风光景点。
“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思是“陡峭的土丘”,而所谓雅丹地貌就是布满这种土丘的荒滩。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由于上古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质运动使沧海变为陆地,而很快又陷入极度干燥的气候包围中,曾经在海底沉寂了数千万年的泥土被大漠的风霜切割、烘干成了一条一条、一块一块巨大的泥质壁垒,宛若上帝亲手雕凿出一座千变万化的城市沙盘。
据说晚上“城”里刮起大风,还会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鬼号声,所以才被当地人称为“魔鬼城”。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我们包的小车开到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入口停车场,就不能再往里走了,所有游客都必须购买50块钱的门票外加70块钱的景区旅游巴士才能进园参观。
按理说这个价格在大 西北 没什么好说的,反正稍微大一点、热门一点的景点票价都是七八十往上走的。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但我必须吐槽一下的是,这一趟旅游巴士纯跑线,不能自由行动,导游随便解说几句,到了参观点放你下车看几分钟,再催着你上车着急忙慌地赶往下一个点,如此循环往复这个流程,而拢共也就看了四五个点而已,游览时间加起来不到1个小时……这就管我要70块钱的车费,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我们包车一天下来也就一个人140啊……讲真,如此草率的玩法简直拉低了敦煌西线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想说我大老远来一趟,你又收这么多钱,就不能走点心吗?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相比之下,在 张掖 看丹霞的心情就要好很多。且不说张掖地质公园风景有多美,就说它的景区管理和游览模式做得真是完爆雅丹;再说其实,雅丹地貌和冰沟丹霞从观赏类别上看非常相似,都是看岩石的造型,都属于地上版的“溶洞”,只不过一个在山里,一个在戈壁,雅丹景区真心不妨向人家借鉴一下。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话说回来,这游览的一路,在闷热的室外景点与开着冷气的车厢中不断切换,感受着冰火两重天的魔鬼城,也是异常难忘的体验。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前半程看到的景致,基本上都是自成一个单元的雕塑型的土丘,和所有以象形为卖点的景区一样,被强行冠上了人们的臆想, 比如 “金狮迎宾”,丝毫没看出 狮子 的感觉,倒是很像“金蟾聚宝”的造型。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导游解释说,这个以前确实很像一只雄狮,然而雅丹地貌的岩土非常容易风化变形,可能每一年见到的形态都会不一样,所以难免会出现走样的情况。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当然,大部分还是比较像的, 比如 后来看到的“狮身人面”,就很像 埃及 金字塔群落中趴卧着的狮身人面像,尤其是头部的侧影,惟妙惟肖。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如果只是纯粹看一场露天的“雕塑展览”,那远远不能满足游人的眼睛。因为在我想象中的魔鬼城,至少得像一座城市吧,至少可以在“城”里面穿行吧,然后周遭全部是千奇百怪的岩石土丘或者井然不紊的土墙岩壁,不然“魔鬼们”住在哪里呢?好在这种担忧在大巴行驶到后半程时豁然雾解了。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从“孔雀玉立”观景点下车,我望见了与心中念想暗自契合的雄壮景象。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浑然天成的“西部小镇”,镇上的“城墙”、“钟楼”、“磨坊”全部由与盛行风方向平行排列的风蚀土墩构成,一眼望不到边。而脚下的“道路”、“广场”则铺满了黑色的砾石,和那些土黄色“建筑”产生鲜明的对比。我端起相机,激动地按着快门,仿佛一个探险家突然发现了一处人类从未记录过的、消失千年的神秘文明遗址。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这种穿透时空的震撼感,不禁让我回想起《大唐玄奘》里大师和胡商驼队同行的那一段,电影选用的环境背景正是雅丹地貌,尤其是用航拍视角极致地描摹出那延伸到地平线外的“魔鬼城”的浩瀚与壮阔。
这座绵延二十多公里的雅丹魔鬼城,坐落在 甘肃 与 新疆 的省界之上,是古代来往 敦煌 与 吐鲁番 的捷径,由于黄沙广袤如海,被唐人称为“大海道”。
在真实的历史中,玄奘法师也是途经“大海道”入疆的,而这“大海道”就位于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库木塔格沙漠之中,也就是玄奘西行所遇到的最大险阻、差点要了他的命的“莫贺延碛”。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思绪越飞越远,再飞感觉自己都要怀着对玄奘的敬意冲到“大海道”上去了。曾经疯狂地想过要不要徒步一段沙漠,感受一把真正的修行之旅,后来听包车师傅说上个月有一个背包客从敦煌市区徒步到雅丹,结果五天之后失联了,然后再也没有见到他返程。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听到这话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理智告诉我没有金刚钻还是不要随便揽什么瓷器活了,毕竟一介凡人哪有玄奘法师命大啊。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在导游和大巴司机“盼着早点下班”的思想指引下,我们一车人草草地逛完了公园开放给游客的、并不大的一片环线景点。出来之后,坐我们自己包的小车原路折返,去看来时拦路的“收费站”——玉门关。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说起鼎鼎 大名 的 玉门 关,应该是没有 中国 人不知道的吧,那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让它家喻户晓。
玉门 关得名于西汉时西域和中原的玉石贸易,有时也省称“玉关”。
虽然它与阳关谁更出名我不知道,但它现存的关城遗址确实比阳关的几块石头看起来大气很多。
从汉武帝初设边关开始,历经1800多年风吹日晒到现在,即使只剩半截土墙,仍能清晰地辨识出四周城垣和中间门洞的轮廓,实属罕见。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 中国 申请它成为世界遗产,好像真的没有什么比一座古代“海关”更能见证丝路商贸的历史价值吧。
就设在荒漠公路旁边的 玉门 关景区,关城主体就耸立在不远处的沙石岗上,呈倒梯形,像一块被人啃了几口的芒果布丁。从入口处就看到的“小方盘城遗址”石碑,得知 玉门 关还有这么个别称。
玉门关
玉门关
来之前以为玉门关肯定会被护栏封起来不让人靠近,没想到居然安插了木制的廊道通进关城内,既保护了这古老脆弱的土墙,又让游人可以近距离感受历史的苍凉与厚重,景区文保真是用心了。
玉门关
外面看起来挺大的关城,走进去才觉得其实很小,目测两三百平见方(总占地六百平),四面是完全用黄胶土夯筑的墙壁,西北朝外各开一门,从北门出可以走到一架伸入戈壁滩的观景台。
玉门关
玉门关
举目远眺,蓝天白云之下,一马平川的 西北 荒原,布满了青黄相间的草甸,不时有水源冒出,反着天空的光影,使玉门关一带的戈壁滩,显出勃勃的生机。
玉门关
可能是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也可能是这几年政府特别重视环保,总之当我站在丘岗上极目四野的时候,刷新了我对戈壁滩了无生气的刻板印象,从前春风不度的玉门关,现在已然春回大地。
玉门关
想来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扼守王朝最西边的玉门关,作为战略要地,也一定是建在水草较为丰美的地方,如果自古就是寸草不生的荒地,那还镇守它干嘛呢?
玉门关
整个玉门关景区跟阳关比起来小很多,没有文物展馆,也没有游乐设施,孤城兀立,二十多分钟就逛完了。走出 玉门 关,回到车上,就此圆满结束了西线“两关一城”的全部行程。
回敦煌市区的途中,偶遇一座形似睡佛的象形山。传说是一位古代敦煌的高僧,圆寂于此,化作神山,守护敦煌百姓。
敦煌
更为惊喜的是,观景点旁边立着一尊僧人西行的铜像,手握直杖,肩负书箱,这不就是玄奘法师吗?
敦煌
铜像座下是一个两米多高的做旧铁铸 高台 ,镌刻着 丝绸之路 上各大外邦城市的名字,以及相隔的距离,也就是说玄奘从这里出发的话,还要走2600公里才能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 ,不过当年他要去的目的地,是比新德里更远的、位于印度东北的那烂陀寺。
敦煌
从西安拜别大雁塔到敦煌,又一次见到了大师的尊容,我在追随他的脚步西行,可能冥冥之中他也在看着我,庇佑着我的远征。
敦煌
而走到这里,意味着走完了900公里的 河西走廊 ,再往前,便是茫茫沙漠之后的西域 新疆 ,我双手合十,再次默默向大师祈福。今晚又要送别故人,李思和欢姐的端午节假期“余额”已不足,要飞回西安了,祝她们一路顺遂,也祝我自己接下来的旅程平安喜乐。
晚上在敦煌夜市附近找了一家叫做“遇见你”的音乐火锅料理店,为她俩饯行。
敦煌
敦煌
三个人在这间装修得异常文艺的餐馆,边吃边聊人生,从傍晚讲到天黑,恨不得再加俩菜,再开两瓶啤酒,要不是她们晚上得赶11点的飞机,估计这架势能吃到半夜,哈哈。
敦煌
敦煌
讲真,就像这家店名,很高兴“遇见你”,我的小伙伴们,陪我走过丝绸之路最开心的一程,荒凉的西北因为有你们而忽然明媚起来。
但是现在我将第二次目送你们离去,之前 张掖 一别还心想不知何时方能再见,结果仅隔一天就又在敦煌 重逢。人生真是奇妙,也许这就叫做天意吧,不过这一回,可能真的要别离了。
我在嘉峪关的时候,写过两张明信片,上面有我的祝福,送给李思和欢姐,无论下次在何时何地相见,希望依然记得我们在 张掖 、 敦煌 谈笑风生的故事。
敦煌机场
在机场候机大厅与她们拥别,留我一人转身离去。今晚,月明星稀, 敦煌 的夜黑得格外深浓,一架飞机从航站上方轰鸣着划破长空,很快化作一颗流星,消失不见。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记起。” 
“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
▲夜空中最亮的星-逃跑计划
·············『旅行实用锦囊』············
‖ 行程路线
● [ 敦煌 ] 阳关 →雅丹魔鬼城 →玉门关
‖ 景点信息
● 阳关:每日 8:00-20:00 开放,门票 50元/人(学生证享受半价优惠),景区游览车 10元/人;游玩参考用时2-3小时
● 玉门关:每日 8:00-18:00 开放,门票 40元/人(学生证享受半价优惠),该票为玉门关、汉长城河仓城三大景点联票(相当于过路费,走 敦煌 西线前往雅丹魔鬼城必须经过这里,过路都需要付门票);游玩参考用时1小时
●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魔鬼城):每日 6:00-19:00 开放,全价票 120元/人(包含景区门票 50元,车票 70元),学生证优惠票 95元/人(包含景区门票 25元,车票 70元);游玩参考用时1-2小时
·········································

【第七日-甲卷】大漠敦煌

- 6月1日 · 晴 -
今天是六月的第一天,儿童节接档端午节,早上睡醒睁开眼,感觉好像整个房间都焕然一新。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已经走了,而昨天住我对床的 以色列 小哥也变了模样,代替他铺位的新来的小伙伴,一开始有些沉默,并不像我在 张掖 认识的队友那般热情活泼,不过后来我在公共盥洗室洗漱时,慢慢和他接上话。
原来他也是研究生毕业旅行,学医的,姓黎,就喊他黎医生吧。他从 青海 过来,一个人走了 青海湖至 敦煌 的大环线,昨天已经去过莫高窟,今天打算在鸣沙山浪一天。
正好,今天我的旅行线路也是要去鸣沙山、月牙泉的,但我是打算下午去,因为昨晚接到之前同游嘉峪关的阿杰的消息,说他也来 敦煌 了,跟我约着中午吃了饭一起去莫高窟,我看上午还有很长时间,就索性先与黎医生一起上鸣沙山赶个“早集”,逛差不多了再转战莫高窟。
讲道理,正确打开 敦煌 景点的方式跟我无意中的调整不谋而合,鸣沙山必须得早上或者傍晚去,因为它是一个露天的沙漠,白天太阳升高以后会酷热无比,而莫高窟是到洞窟里参观,相当于室内景点,洞里通常都会比较凉快,下午过去即使太阳当头也没问题。
但是又有一个问题来了,我昨天一不小心错过了预约莫高窟门票的时间,今天早上再预约,发现只能约明天的票了,这局面就相当尴尬了。
话说蜚声海外的莫高窟每天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人多了以后自然就要限量,故宫都是如此,何况是更加脆弱的莫高窟,所以现在想看一眼洞里的飞天女神就必须先预约,跟看演唱会似的,得至少提前一天在莫高窟的官网或者微信公号上预订场次。
▲预约购票搜索微信公众号:莫高窟参观预约网;或PC端登录官网: www.mgk.org.cn
从早上8点第一场开始,每一刻钟到半个小时有一场,一直到下午3点半最后一场,差不多一天20场左右(具体数量会根据淡旺季微调),每场限购200人,网上可以看到实时的剩余票量,订满200人的场次就自动隐去了,你就再选别的时间。
▲昨天晚上查到的订票场次,最远可以预约到30天以后
这一切订票流程看起来都非常合理,非常人性化,而且感觉基本上卖不完,每次点进去看都有余票……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订票有时间限制,跟12306一样,超过10点系统就不卖票了,而我正是超过时限的时候才知道的。
▲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真的不是我不提前订,只是昨天没想好是上午去莫高窟还是下午去,况且李思她们告诉我票量很足,不用担心买不到,我就大意了,想当然地觉得可能到了莫高窟再买都完全来得及,谁知道它搞这么一出“空城计”。
等我今天一大早兴致冲冲地准备订票时,发现当日的场次根本没法选,只能预订第二天的……这简直晴天 霹雳 ,按计划明天我就要离开 敦煌 进疆了,但莫高窟肯定不能不看就走,这样一来不得耽误我一天的行程?想到这里,忽然内心就一阵小焦躁奔腾而过。
这可咋整?
正当我有些丧气的时候,微信响了,冒出一条语音,是昨晚打的去机场送行时认识的的士师傅杨哥发来的,因为之前和他聊到晚上想在鸣沙山露营的事情,他说认识很多做沙漠露营项目的朋友,可以帮我问问,于是刚才就是把问到的相关资迅转发给我。
接到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追问露营事宜,而是问他如果没订上莫高窟当天的票,但是当天想去看怎么破?
果然杨哥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司机,立马跟我说帮我想办法,包我今天能进去。真的,听到这番话时,我差点喜极而泣,本来不抱希望的,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真碰到“道行精深”的牛人了,感激不尽啊。
理清所有问题的头绪后,决定马上动身,和黎医生一道先去青旅附近的小餐馆过了个早,这一顿又很幸运地碰到一对 杭州 老夫妻开的小笼包店,味道很正宗,而且价格很便宜(矿泉水都只卖1块钱一瓶,业界良心)。
敦煌
还有我最爱喝的 西北 特饮“杏皮水”(也叫“杏皮茶”),在 嘉峪关 尝了第一口,就欲罢不能,后来得知是 敦煌 的招牌饮料,只要遇到有卖的便立刻来两杯,先直接打开喝一杯,再外带一杯走。
吃完早点,正式开赴鸣沙山。
说来这座沙山的地理位置也是很神奇,居然紧紧地挨着 敦煌 市区,从住的地方出发打车十几分钟就到了。难怪 敦煌 古称沙州,那真的就是在黄沙大漠上拔地而起的城市,沿着鸣沙路走,前一眼还是楼房,下一眼就见到了连绵起伏的巨大沙垄。
鸣沙山
▲沙,是敦煌看不尽的风景,是这座丝路雄镇亘古不灭的灵魂。
鸣沙山在敦煌南郊屹立了三千多年,从东汉时期就有相关记载,但成为一个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也就二十来年。
鸣沙山
鸣沙山和月牙泉在同一个景区,与别的一次性门票的景区不同的是,这里买一次票,可以管三天,三天之内,随意进出。你只用第一次入园时在人像采集设备上录入脸部图像,下回来直接“刷脸”就可以进门了。
鸣沙山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非常大,总面积达76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约有12平方公里
鸣沙山
▲人像识别系统,据说是5月份才引进的,大大提升进园效率
在直入沙漠主题之前,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 比如 像我这样走哪拍哪的摄影发烧友,最重要的是先把单反给保护起来,套一个透明的塑料保护罩,以免细腻的沙尘跑进镜头和机身的缝隙里,把器材给搞废了。
鸣沙山
然后就是人走进沙漠以后,要注意防止鞋里进沙。大漠里的沙跟水一样,踩一脚陷进去鞋子就灌满了,很难清理干净,所以大家基本上都会在脚上套一个鞋套再进去。
鸣沙山
上述提到的防沙装备在鸣沙山景区门口的旅游商店都能买到,但我个人建议不要在街边店买,价格贵一点倒是其次,主要是质量太差,尤其是那种一次性鞋套,没走多久就裂了个大口子,不仅没防住沙,还把脚后跟带起来的沙往里面猛灌,走着走着你就会发现了两只脚越来越“沉重”,最后不得不扔了,脱了鞋子光脚走(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都是泪)。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提前在网上把这些东西买齐,就像黎医生,一到园区就把他早已置办好的各种小装备拿出来,全副武装。
鸣沙山
不过即使你没有带鞋套来,又不想在路边买水货也没关系,景区入口处就有专门出租鞋套的,棉布材质,非常结实。好多游客都穿着这种颜色鲜亮的布鞋套在沙漠里穿行,于是在我的镜头里就出现了成片的满地闪动的橘红色,赫然占据了画面的景深空间。
鸣沙山
鸣沙山的人流量比我想象得要多不少,或许这些旅者也跟我一样,是人生中第一次见到沙漠,特别是这种就在城市边缘的沙漠,简直就好像上帝突然抓了一把沙子撒在敦煌,而这把沙就来自我之前多次提到的库木塔格沙漠,把玄奘法师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噩梦之地。
鸣沙山
鸣沙山
如今我也走进这片云谲波诡的沙漠,眺望远处峰峦迭起的沙山,在似火的骄阳照耀下,宛若闪着金鳞的蛟龙,高耸起它巨大的脊背,匍匐在干燥的大地上,旁若无人地沉睡着。
鸣沙山
鸣沙山
在危峭如刀的沙垄之间,一列悠悠长长的驼队正在缓缓地绕着山头踱步行进,远看像一个不断移动的“之”字,而这字形的起笔就是从我面前的小支驼队开始的,大概五六个人一组,时不时从我视线的右边走出来,慢慢汇入沙山脚下的大部队。
鸣沙山
鸣沙山
鸣沙山
这就是鸣沙山最负盛名的体验项目,骑着骆驼巡游沙山一周,时长四十多分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驼队,以及沙山的核心区域,确实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沙漠深度体验机会。
不过现在对我来说,剩下的时间可能来不及了,因为一会儿还要赶莫高窟的场子,然而月牙泉还没看,所以干脆晚上再来一趟鸣沙山,不紧不慢地感受一波骆驼骑行之旅。
鸣沙山
鸣沙山
刚进沙漠的时候,只看到了沙山,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月牙泉,走了好长一段路,穿过骆驼休息区,拐了个大弯,才终于寻得那藏在漫漫黄沙深处的一泓清泉,恰如弯弯的新月遗落在沙丘环抱的绿洲之上。
鸣沙山
鸣沙山
月牙泉
没错了,这就是曾经无数次在书本上看到,在去过的人嘴里听到,在梦里触摸到的月牙泉。
月牙泉
一阵阵裹挟着细沙的大风吹拂过水滨疯长的苇草,也不断地吹彻月牙泉边高耸的标志性建筑“月泉阁”。
月牙泉
这是一座四层八角的仿古木塔,沙尘把它漆成古旧的黄褐色,把只有几十年历史的年轻身姿打扮成修炼千年的“老神仙”。
月牙泉
木塔身下还建有一系列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而且形制各不相同,有殿堂,有回廊,有亭台,有水榭,一应俱全,掩映在南岸高地的沙柳翠柏之中,伴着水面粼粼的波光,俨然一派 江南 小园林的景象。
月牙泉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气候这么干燥,降雨量又小,月牙泉怎么始终没有干涸呢?难道是有地下水源源不断地供应?但是这微弱的地下水怎么扛得住经年累月的巨大蒸发量呢?
月牙泉
解题还需当地人,中午来接我的的士师傅杨哥,向我娓娓道来。
其实月牙泉三十年前就要干了,早期一直是靠流经 敦煌 的党河渗透的地下水来补给,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上世纪八十年代搞农业开发,兴修水利,打破了水源平衡,导致月牙泉“水荒”。
后来当地政府为了挽救危机,就开始给月牙泉“输液”,想了很多办法,先是直接埋管子灌水,但结果适得其反,把泉水灌得浑浊不堪;然后又采取引水渗注的办法,也就是在上游建个蓄水池,然后按着渗水路径给月牙泉“打点滴”,这种方式效果比前者好很多,月牙泉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还原成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
月牙泉
▲与同是摄影发烧友的黎医生,在鸣沙山拍了一个上午
杨哥果然是懂很多,沿途透漏给我好多“真相”, 比如 “探路者”的老板是 敦煌 人之类的,分分钟“涨姿势”。
当然,他最神通广大的地方,还是帮我把莫高窟订不到场次的问题解决了。当我拿到11:45分进场门票的时候,突然有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就好像侥幸挤上了春运回家的火车,期许已久的莫高窟,终于要亲眼得见了。

【第七日-乙卷】千年一叹莫高窟 | 敦煌

话说的士师傅杨哥在来的路上跟我们简介了一下莫高窟景区与众不同的游览模式:游客在瞻仰莫高窟千佛洞的真身之前,先要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看两场电影,为参观预热。
我们刚才检票进入的游客中心,实际上是数字展示中心的一部分,它建在 敦煌 东郊的阳关大道上,距离市区9公里,再往东就是 敦煌 火车站和机场了,非常方便一下火车或飞机就直奔主题的游人。
另外,王潮歌做的“又见 敦煌 ”剧场也在数字中心附近,外形像一滴蓝色的眼泪。
又见敦煌剧场
▲“又见 敦煌 ”剧场左侧半球形的建筑就是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说实话, 敦煌 为了保护和开发莫高窟也是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花尽了银两。且不说那些动不动就上五六个亿的大型秀场“又见 敦煌 ”、“丝路花雨”什么的,光这放两场电影的数字中心就花了三个亿,只能说 中国 人真的是有钱了,而且知道该把钱砸哪儿了。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数字中心外观像流动的沙丘,占地10万平,2014年竣工启用
整个数字中心建得还是很高端的,两场电影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影厅,因为呈现的方式不一样。
首先看的一场是正常的矩形大荧幕,环境跟一般电影院差不多,放了20分钟的 敦煌 主题纪录片,名字叫《千年莫高》,但讲的不仅仅是莫高窟,还展示了古代 丝绸之路 的历史背景。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接着去隔壁看第二场,就厉害了,一进放映厅就看到一面巨型的球形屏幕,一眼望不到边,人坐在里面就像被屏幕包围了一样,当莫高窟洞内的影像一出时,宛若身临其境。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这部清晰度高达8K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用180度的鱼眼视角再现了莫高窟令人叹为观止的佛国世界,那些精美的彩绘壁画和佛像近在咫尺,好像触手可及,恍惚间我以为戴上了VR眼镜。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当我扭头看到旁边金发碧眼的外国妹子一脸目瞪口呆的表情时,我知道,被震惊的肯定不止我一个。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这就是传说中的燃爆全世界的莫高窟,作为四大佛窟之首,果然名不虚传,光看这虚拟影像就燃得我热血沸腾,真不敢想象看到真迹以后我的心情。反正,不枉我门票砸的两百大洋,以及敦煌研究院砸的三个亿。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看完40分钟的电影,走出数字中心,大厅外会有接驳车把游客载到16公里外的实体洞窟,车程大概20分钟,这就正式踏上莫高窟瞻仰之旅了。
莫高窟,这个名字其实别有寓意,有人说是因为佛窟修凿在沙漠腹地的高崖之上,“莫”通“漠”,故称“莫高窟”;还有人觉得此名有纪念其初创者乐尊和尚之意,就是说他的后继者的道行都“莫高于此”,很难超越他。不过无论到底因何得名,莫高窟在 中国 历史上都有着高耸入云的地位。
莫高窟
莫高窟的主体景观千佛洞,位于 敦煌 市东南、鸣沙 山东 麓的崖壁上,从大巴的窗外可以望见,光秃秃的、土墙一般的山崖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窟,沿着干枯的河床排列了一千六百多米,规模相当惊人。
莫高窟
▲莫高窟前广场上的飞天女神像
距今已有1651年历史的莫高窟,最初开凿于五胡十六国时期(介于东晋和南北朝之间),历经了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和元等封建王朝的反复兴修,形成了如今735间洞窟、2145尊彩塑、4.5万平米壁画的恢弘巨制,堪称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1987年),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 中国 四大石窟”。
这一连串百度百科式的数据,都来自我行前看的《讲解莫高窟》一书,最初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并没有对它的显赫身世产生具体的概念,直到我亲临现场,看见这绵长的如同城镇一般的佛窟群落时,着实被这奇伟磅礴的气势震撼到。
莫高窟
▲莫高窟地标性建筑“九层楼”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莫高窟参观,却是把读书和行路抬到同等的高度。确实,对于莫高窟这种旷世无匹的人文奇迹,不做一番功课,游览的时候走马观花,好像都有种亵渎神圣的感觉。
莫高窟
这么多洞窟,要丛哪一个开始看起呢?
莫高窟的导游小姐姐一句话帮你从选择困难症的苦海里解脱:“今天带大家一共参观八个洞窟,首先我们去看96号窟”。
莫高窟
▲96号窟,即一进门就看到的“九层楼”,始建于唐朝,里面供奉着35米高的弥勒佛坐像
纳尼?七百多个洞窟只能看八个?而且必须跟着导游的线路走,是不是忒抠门儿了点?
莫高窟
▲排队入园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随机划分好了讲解团,一个团大概十个人左右,并且每个人免费领取一套耳机,导游说话声音不大,要通过耳机来收听
导游是这么解释的:实际上,莫高窟所谓的七百多个洞窟里,有壁画、彩塑的洞窟只有四百多个,这四百多个洞窟里面尺寸较大的,能供游人走进去参观的只有一百来个,而保存完好的、工艺精湛的、具有代表性的、适合对外开放的洞窟大概就剩五六十个了。
莫高窟
▲每一个矩形门洞里都是一座佛窟,大小不同,门楣上有号牌
莫高窟
▲户外墙壁上仍残存少量的壁画
莫高窟
▲山丘不高,但是足够修两到三层的洞窟
这五六十个洞窟还分为常年开放型和适时调节型,每隔一段时间会选择性开放一批,所以算下来在同一时段能看的也就二十来个,因此即便在这里面挑八个经典洞窟带你去看,好像也不亏。
莫高窟
▲大一点的洞窟外面会修建阁楼加以保护
莫高窟
▲这是我见到的户外壁画残迹中最精细的一幅
莫高窟
▲现在的栈道、安防设施都是2011年修复过后的,看起来还比较新
如果你实在觉得看得不过瘾,还可以自掏腰包进特窟去看,不过价格跟你参观一次莫高窟差不多,150到200块一个,土豪请放胆服用。
莫高窟
▲景区设有专门的“移动导览”二维码,可以看到主要洞窟的图文简介,还有VR全景视频讲解,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另外,由于洞窟内禁止拍摄,所以下文出现的室内配图均转自“移动导览”
莫高窟佛窟的文物保护是我见过的规格最高的,除了几个三四层楼高的巨型洞窟外,其他的大中型洞窟都要打开一道上锁的门才能进去,跟着导游走进洞窟,里面一片漆黑,没有布设任何人造光源,但是特别凉快,跟开了空调似的。
导游一边举着手电照亮一小块儿洞壁,一边用耳麦小声给我们讲解,我们每个人都戴着耳机仔细聆听,不约而同地顺着光束望去,一睹佛窟彩绘的尊容。
莫高窟
△328号窟,初唐代表性洞窟,里面的壁画和彩塑反映出繁荣开放的大唐气象
尽管每次只能瞥见手电照上去的很小的范围,就像“魔兽世界”里先知萨尔用透视技能把遮住视野的战争迷雾驱散开一小圈,但之前在球幕电影里看到的震撼画面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去脑补整个洞窟被点亮时的壮丽景象。
莫高窟
△148号窟,建于盛唐时期,洞窟中央塑有佛祖涅槃像,长14.4米,是莫高窟第二大卧佛像
不来莫高窟,真得不能体会古代 中国 人民的想象力有多丰富,艺术造诣有多高深。如果说我此前参观的 龙门石窟 和麦积山石窟是东方雕塑馆的话,那么莫高窟绝对能称得上佛教艺术的“东方卢浮宫”。
莫高窟
△259号窟,禅定佛像,是我最喜欢的一尊彩塑,为北魏时期的代表作,佛陀面带微笑,神情怡静,有“东方的蒙娜丽莎”之称
站在寂静空灵的覆斗型洞窟里,默默地凝望这些尘封了千年的、璀璨的文明结晶,每一个洞窟都迫不及待地向发现者诉说各自的传奇,引人步入一座前所未见的、惊世骇俗的佛国净土。
莫高窟
△55号窟,修建于宋代,这座佛窟就是典型的覆斗式结构,窟室整体呈矩形,窟顶向藻井处攒聚,形成上尖下方的格局,就像一只反扣的米斗
让我印象最深刻、最震撼的,是那种四面墙壁全部画满了佛像的洞窟,这种“画满”真的是不留一丝余地的画满,成千上万的佛陀坐禅像井然有序地纵横排列,犹如古代皇宫里的 马赛 克墙砖。
有的年代久远剥落了表层的窟窿中还露出前朝的壁画,也就是说,莫高窟的壁画之多,多到层层相叠的程度,因为洞窟画满了,后人没有地方画,于是直接用新作覆盖掉前人的旧作。
更令人称奇的是,佛像的彩绘颜料并不是现代修复的,就是北魏隋唐时的遗存,保存了一千多年,现在看来依然精致如新,有的甚至还缀有金丝和宝石,当手电的光束快速晃过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熠熠生辉。
莫高窟
△427号窟,贴金小千佛(局部),创作于隋朝,有相当程度的变色,但金妆仍可见
这般密密匝匝的千佛画像带给人铺天盖地的视觉冲击,那般缤纷多姿的经变壁画则为观者打开另一扇窥探佛教世界的神秘之门。
所谓经变画,从广义上讲就是把和佛教有关的传说故事、教义经论等等以工笔彩绘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 比如 释迦牟尼是如何在菩提树下顿悟的,然后在修行渡劫之中如何舍身喂虎的,以及弘法一生最终如何涅槃成佛的。
莫高窟
△428号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萨埵太子就是释迦牟尼转生的某一世
这些经典的佛教故事,在古代工匠的笔下,惟妙惟肖,生气盎然,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纷呈的定格电影,极为传神地刻画了佛祖、 菩萨 、天王、尊者等一众西方天神的超凡面貌,不禁令人心生敬畏。
莫高窟
△249号窟,天神御辇狩猎图,带队的主神据猜测可能是帝释天(佛教护法神)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在莫高窟里被完美地验证。不仅“举头”,环顾四周,每一个角落都会看到天衣舒卷,满墙风动。
那些一身飘逸长裙、凌空翱翔的持花飞天,肩批轻丝彩带、抛扬花瓣的散花飞天,舞动婀娜腰身、反弹琵琶的伎乐飞 天等 等,无数千姿百态的飞天女神,萦绕在诸天神佛的周围,萦绕在生灵万物的周围,也萦绕在每一个观者的周围。
莫高窟
△428号窟,飞天与供养 菩萨 像,这里的飞天女神造型莫名戳中萌点
这座营造了千年,辉煌了千年,在黄沙中孤守了千年的莫高窟,如今我终于有幸与它深情对望。
逝者如斯,时间带走了王侯将相,带走了画工塑匠,但带不走的富丽斑斓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塑像,穿越千年,至今仍幽幽地散发着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莫高窟
然而,当我走进藏经洞时,最不想触及的“历史之殇”,还是不得不直面了。
莫高窟
▲16-17号窟,即藏经洞所在地,修筑于晚唐年间,俗称“三层楼”
众所周知,莫高窟作为 中国 绝无仅有的人文奇景,承载了厚重的华夏文明长卷,也不幸地烙上了近代史屈辱和悔恨的深刻伤痕。
莫高窟
莫高窟的藏经洞里,曾经保有五万多卷古代写本和刻本,横跨北朝至两宋七百年时间,其内容包罗 万象 ,涵盖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生活等各个方面,是研究 中国 古代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被后世直接称为“ 敦煌 学”)。
莫高窟
△16号窟右侧墙壁上凿开的方形洞口里,便是17号窟藏经洞
可极为痛惜的是,清末民初之时人为地流失掉了四万多卷,有被当地官员私自扣押的,有被外国探险家盗走的,还有在文物转运途中失窃的,目前仅存八千余残片,藏于国家图书馆。
莫高窟
△ 敦煌 “宝藏搬运工”斯坦因同志于1907年拍摄的藏经洞和经卷
都说“ 敦煌 在 中国 , 敦煌 学在 日本 ”,面对如此惨烈的文物流失境况,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写下了“敦煌 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万般无奈。
莫高窟
面对这块铭碑,内心不由得隐隐作痛。有人怪王道士的贪婪,有人怪斯坦因的卑劣,也有人怪吉川小一郎的无耻,但无论是“卖经者”还是“盗经者”,我们都没有办法把一百年前的旷世罪责归结到某一个人的身上,这是历史对整个近代 中国 开得的最扎心的玩笑。
莫高窟
▲敦煌石窟文物陈列馆,位于莫高窟千佛洞对岸
冷静下来想想,这大概就叫做生灭轮回吧。
记得石窟文物陈列馆入口处,有一段散文诗,似乎很好地诠释了莫高窟背后命运多舛的历程。
莫高窟
“风,从千年戈壁吹过”。
“梦,从净土天国洒落”。
“穿过这片充满传奇又无比脆弱的土地”。
“一群怀揣梦想又激情昂扬的人们,筚路蓝缕慢慢求索着”。
莫高窟
◇ [ 敦煌 ] 莫高窟核心区域平面图

【第七日-丙卷】踏遍黄沙海洋 | 敦煌

离开莫高窟时,有点百感交集,思绪还在历史深处的喟叹中游弋浮沉,这时忽然收到黎医生的消息,问我还回鸣沙山吗?
当然要回,从莫高窟出来,才4点钟,在西北,这个点,下午的时间才刚刚开始。
果断喊杨哥把我直接送到鸣沙山,从哪里来的,就回到哪里去。
下午的鸣沙山,日头调转了方向,云层聚集到山脊上空,明显没有早上那么晒了。这次学聪明的我,在入口处租了一双扎眼的橘红鞋套。
鸣沙山
第二次来鸣沙山,我打算直奔骆驼“停车场”,牵一匹“沙漠之舟”,圆我“乘风破浪,踏遍黄沙海洋”的梦。
鸣沙山
鸣沙山
鸣沙山
训练有素的驼队载着人们不急不缓地踏上漫漫沙路,牧人走在队伍的最前端引导方向,骆驼们非常乖巧,一个紧跟着一个,不插队也不掉队,稳稳地走成一条直线,远远望去,绵延数公里,一直延伸到沙漠的腹地。
鸣沙山
鸣沙山
鸣沙山
刚开始走在平坦的沙原上感觉还挺惬意,驼峰一摇一晃,驼铃一振一响,骑得非常有节奏感。
鸣沙山
后面越走越深,开始爬坡,登临沙山以后,骆驼明显发力了,抖动增大,要抓紧鞍架上的扶手才能坐稳。而且沙漠中心的风力明显比边缘大了几倍,跟电风扇似的呼呼地刮,路过一处风口时,看到好几个半截插在沙地里的帽檐……所以骑骆驼巡游的时候,最好不要带没有固定绳的帽子,披巾什么的也务必要系紧,除非你想换新的了。
鸣沙山
这个骑骆驼的项目虽然得花一百大洋,不算便宜,但是真得走了足足四十多分钟,一点点慢慢深入沙漠,环绕鸣沙山很大一圈,再向西折往月牙泉的方向,最终停在绿洲边的休息区。
鸣沙山
鸣沙山
鸣沙山
这一趟漫长的骆驼之旅骑下来,感觉 敦煌 的精髓已然体验透彻,着实称得上了却了一个南方汉子驰骋沙场的夙愿。
鸣沙山
接下来和黎医生在月牙泉畔汇合,开启沙海度假模式,因为鸣沙山关门很晚,差不多到9点钟以后,所以到太阳落山之前都可以慢慢悠悠地享受这种“忙里偷闲”的午后时光。
我们准备攀到月牙泉南面的沙山上静候夕阳,但是没料到这坡面的倾斜度比我们想象得大很多,尤其是在走一步陷一下、阻力不小的疏松沙地上爬山,更是步履维艰,幸好景区设置了一架贴着沙坡的木梯,不然真得没办法登顶。
月牙泉
月牙泉
南沙山看起来应该是专门给游人玩沙用的,山腰上有滑沙的项目,山顶的平坦沙地可以跑沙滩摩托和越野车。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
我尝试了一把滑沙,就跟《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里面帅爹萌娃们在 沙坡头 玩的那种差不多,屁股底下坐块儿滑板,工作人员朝背后一推,人就刺溜一下滑出去,一通狂风打脸,手还不能捂着,得紧紧地抓住滑板,保持平衡,二十秒就滑到底了,很酸爽……然而又要花十几分钟费劲 巴拉 地爬上来。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
再次爬上山,站到山脊的缓坡上,俯瞰月牙泉,宛如一枚晶莹的勾玉,静静地横卧在两座巨大的山丘之间,泉水边上一小块儿矩形的绿洲,在黄沙漫天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青翠。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
而此时,迎风伫立的月泉阁建筑群,像卡纸拼成的精巧的微缩景观,使略微单调的沙漠隐泉多了一份生气。
月牙泉
快9点的样子,天色逐渐变暗,厚厚的云层挡住了西沉的夕阳,整个沙漠笼罩在一片漫反射的白光之中……很显然,“大漠落日圆”今天是看不成了。
月牙泉
月牙泉
索性欣赏一下,夜幕垂临以后,流光溢彩的月牙泉吧。
月牙泉
随着沙丘上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也准备下山返程。按照预想的剧情发展,今天的旅行故事到此就应该结束了……可万万没想到,不曾等来日落,居然等来了一场沙尘暴。
月牙泉
不用怀疑,真的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遮天蔽日的沙漠风暴。
刚开始起身准备走的时候,就听到远远的有人在喊,沙尘暴来了,以为是工作人员清场时开的玩笑,没想到抬眼一看,西边卷积着黄沙蓦地朝我们所处的方向袭来,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背上书包,往山下跑,然而说时迟那时快,沙尘暴以惊人的移速猝不及防地漫卷了整片鸣沙山。
刚还是暗蓝色的天,突然就黑下来,有点像日食,瞬间伸手不见五指。狂舞的风沙仿佛咆哮的野兽,毫不留情地拍打在身上,即使我用披风把上半身裹起来,依然能感觉到沙粒在拼命地往袖口和领子里钻,发出簌簌的声音。
此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鸣沙山叫这个名字,在如万马奔腾的风暴之中,沙子真得能发出鬼魅的嘶鸣。
月牙泉
这是我第一次亲历沙尘暴,并没有想象得如台风,或者地震那般惊悚,虽然无比强劲的、夹杂着沙粒的大风吹得人睁不开眼,挪不动步,辨不清方向,但我内心涌起的是一阵莫名的激动……尤其是后来回旅馆的路上听快车师傅说 敦煌 有大半年没见着沙尘暴了,我竟然觉得自己还有点小走运?
不是吗?多么难得的机遇啊,昨天我不在鸣沙山,明天我就进疆了,且就偏偏是今天在沙山多坐了一会儿,就撞见了半年一遇的大沙暴。也许很多人去过很多次都没赶上,而我一来就撞见了。
好吧,如果京津冀地区的同志们表示不服的话,那请你们唱起这首歌来嘲笑我吧。
“天空啊下着沙也在笑我太傻,” 
“你就别再追寻看不清的脚印。”
▲下沙-于勃(Cover 游鸿明)
以前我不太懂这种矫情的歌词,直到今天我亲眼看到了,天空中下着沙,到底是怎样的惊心动魄,黯然销魂。
·············『旅行实用锦囊』············
‖ 行程路线
● [ 敦煌 ] 鸣沙山·月牙泉 →莫高窟 →鸣沙山·月牙泉
‖ 景点信息
● 鸣沙山·月牙泉: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5:30-21:30 开放,门票 120元/人,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7:30-19:30 开放,门票 80元/人(学生证享受半价优惠),购票后在景区门口进行人像信息采集,可三天内不限次数出入景区;游玩参考用时3-4小时。
● 莫高窟:旺季(5月1日至10月31日)8:00-18:00 开放,门票 200元/人,淡季(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9:00-17:30 开放,门票 100元/人(学生证享受半价优惠);莫高窟采取实名制购票,每天限售 6000 张,按时段分场次发售,且需提前一天预订,线上购票方式可搜索微信公众号:莫高窟参观预约网,或登录官网: www.mgk.org.cn ,也可前往景区售票处购买,入园时需出示门票和有效身份证件;游玩参考用时3-4小时,包括数字中心观影40分钟,摆渡车来回40分钟。
·········································

【第八日】别沙州 | 敦煌

未完待续,持续更新中……
- To Be Continued -

本游记著作权归@6823192383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